-
-
19·人皆追求善良与快乐;但善良是一回事,快乐是另一回事,两者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追求善良的人会执著于自己的目标,而追求快乐的人会失去自己的目标
-
9·“主,你是伟大的,你应受一切赞美;你有无上的能力、无限的智慧。” 一个人,受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遍体带着死亡,遍体带着罪恶的证据,遍体证
-
12《宗教经验种种》威廉·詹姆斯/著 尚新建/译 ·对我们来说,宗教意味着个人独自产生的某些感情、行动和经验,使他觉得自己与他所认为的神圣对象发生关
-
35————2008年购此书,当时简要摘贴过。时隔数年有机会重新阅读、再次摘录。(后又购得何怀宏译本,还是觉得梁的译本更为看好。) 【做每一件事都像做最后一件事】 ·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但是我,只因我已了悟那美丽的“善”的性质,那丑陋的“恶”的性质,那和我很接近的行恶者本身的性质——他不
-
26·哲学规劝这种训练不是局部的,不是使得一个人某个特殊方面变得完善;而是从总体上来说,使一个人的热情或愿望转向一切学问,一切知识,生活中一切美
-
12·我发现,大部分时间独处是有益健康的。有人做伴儿,哪怕是最好的伴儿,用不了多久也会感到厌倦,不欢而散。我喜欢独处。我从来没有感到有伴儿相处会
-
56【预备部分】:性的复杂性 ·事实上,男性和女性就像两种不同比例的元素混合而成的物质,但无论哪个都从未丢失全部的元素。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而只发现过男性形态和女性形态。 ·事实上,女性身体的各个部分全都能对男性机体产生性刺激作用,尽管不同区域的刺激程度各不相同。同样,男性身体的各个部分也能对女性机体产生性刺激作用。 ·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男性,他所要的互补对象就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女
-
28·有些人可能指望哲学会产生奇异非凡的启示;有些人可能认为它是虚妄不实的幻想,而对之漠然不顾;有些人可能以敬畏的心情崇仰它,把它看作杰出人物的
-
28·除了设身处地的想象外,我们无法知道别人的感受。 ·缺乏思虑和远见就是婴孩免除恐惧和担心的一副良药。而成人心中的巨大痛苦,一旦滋长起来是理性
-
13·从大清早起,我的一切思想,全被我自己这个小世界所占据了。其重要性在于这一事实:我有一个给予了我的世界,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它之所以伟大,是由
-
57【爱比克泰德[古希腊]】《爱比克泰德论说集》<王文华/译>(摘录) 《论说集》 【第一卷】 ·神只把所有能力中最优秀的能力赐给了我们,这个能够主导所有其他能力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够正确运用表象的能力。(表象,斯多亚派哲学术语。意思不仅指人在思想中展现具体形象的能力,而且还指人们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可以说是人的意识数据库。表象包括了心灵的所有生活。) ·它是一种能力,一种能够产生采取行动的驱动和不采取行动
-
39《论愤怒》 ***第一卷*** ·愤怒是“一时的发疯”。 ·愤怒对应的就是毁灭,它在哪儿占了上风,就在哪儿撞得粉身碎骨。 ·其他的情感是表现,愤怒则是
-
54《南传法句经》 第一:双品 1.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 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 若人以邪恶之心言行, 痛苦将跟随着他, 有如车轮跟随拉车之牛
-
26第一卷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有时候,一个儿子不尊敬他的父亲,多多少少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有
-
24【梵我关系】 ·古印度的丛林生活...在与自然界勃勃生机的不断接触中,人的心智得以从他的欲望中解脱出来,...人的目标也不再是索取而是证悟,以及通过与周边环境共存共生而扩大见闻觉知。...没有什么可以在绝对孤立中存在,并且,接近真理的唯一方法,是让我们的生命深入到与万物的交互体验和感受中去。 ·水不仅仅使他的双唇洁净,还净化着他的心灵,因为水触及了他的灵魂。地不仅仅承载着人的身体,还愉悦着他的思想,因为这种接触不
-
24(此书译文不敢恭维,不过目前似乎只能找到这个中译本) 粗略摘录些许如下: 【论精神作品】 ·一切事情前人都说过,...我们的到来为时过晚。...最卓
-
651 泰勒斯 ·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泰勒斯经常思索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表象背后蕴含的实质。 ·泰勒斯被称为希腊的“七贤”之一,
-
34·没有人在认识自己的生活之前,就能够说是幸福的。(梭伦) ·一般来说,自从荷马时代以来,以philo开头的复合词已经用来指明一个人的综合品质——
-
11第一讲 当前哲学上的两难 ·“有些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实际和最重要的事还是他的宇宙观。我们认为对一个女房东来说,知道房
-
41《花枝》 总是来回抖动 花枝挣扎于风中, 总是上下求索 我的心像一个孩童 在明亮与昏暗的日子之间, 在企求与放弃之间。 直到话多飘零, 枝条上果实饱
-
37·禅宗三祖僧璨的《信心铭》,在禅宗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有禅师教人,每晨诵《信心铭》,把《信心铭》当作早课来诵。 ·《信心铭》,表达
-
12·悉达多仿佛在自言自语:“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对肉体的弃绝?什么是斋戒和调息?那只不过是在逃离自我,只不过是对自我所受苦难的一种短暂的逃避,
-
30该书分: 【介绍】 【悉达多太子成佛】 【正义之国的建立】 【佛陀宗教的巩固】 【导师】 【寓言和故事】 【最后的日子】 【结论】 八个部分。 ———
-
23·大乘佛教徒不崇拜鬼神,而崇拜彻底觉悟的人;不追求神通,而追求智慧和慈悲;不向往天堂,而希望利他;不脱离世间,而超越轮回。 ·在任何时候,任
-
26···作者简介: 杨适,生于一九三二年,安徽当涂县人。一九六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已退休。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中西文化与哲学比较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人民出版社,1982年)、《哲学的童年——希腊哲学发展线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伊壁鸠鲁》(东大图书公司,台
-
30本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 《伊壁鸠鲁文存》(伊壁鸠鲁<古希腊>) 下编 《万物本性论》(卢克莱修<古罗马>) 【中译本导言】 ·希腊哲学有两
-
23(1982年版 程代熙、张惠民/译)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
-
22———本书由唐少杰、杨玉成、黄正东、李磊、李步楼、贺绍甲、江怡等译。 前言:《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 (陈嘉映) ···罗素曾经说过,维特根斯
-
141.【生活中的劝诫】<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最超然的心。> ·人肯为朋友舍命,这是最伟大的爱心。在日常生活中,“舍命”并不体现为“流血
-
42《编选者导言》(包利民) ·苏格拉底早就说过,一个人在走入现实政治以及广义的现实生活之中后将会遇到许多不能自主的、无法预见的事情。那是一个偶
-
14***一念迷即为众生,一念悟即为佛*** 《序言》(释永信) ·心是什么?是一切业的根本。心乱则业恶;心净则业善。这条佛理,从具足戒者,到芸芸众生
-
17《开场话》 ·现在青年不应该再有复杂错乱的心境了。他们所需要的不是一盆八宝饭而是一帖清凉散。想来想去,我决定来和你谈美。 ·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
-
55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来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人只要还没有死,他就还是在人世之
-
43第一章 绪论 ·此实际的人生,乃为甚不满人意。于是人乃于诸好之中,求唯一的好(即最大最后的好);于实际的人生之外,求理想人生,以为吾人批评人生
-
17*序* 竟日无聊, 枯坐砚前, 琐事杂然纷呈于心, 漫然而书之, 其间有不近常理者, 无妨视为怪谈。 —————————————————————— ·事事
-
42《前言》 ·本书是塞涅卡写给他的朋友吕西里阿的124封信的一个选集。 ·塞涅卡的伦理学对基督教思想形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言论被《圣经》作者
-
19*** 珍惜与他人 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 因为生命这出戏 没有重播的机会 *** 第一章 《生命这出戏》 *** 因缘无法重现 我们的人生因而要过得有意义
-
24【寄身】 色身如住房, 只供我们暂时住一住, 我们无法永远拥有它, 更无法让房子永远不会败坏。 《我是谁》 ·色身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
-
26《译序》、《新版序》、《再版序》 ·要了解真正的实在,必须以“直接知识”为本并由此出发;该意义下的“直接知识”,并不是通常意义下对某种理论知
-
32———践行斯多葛主义原则的人,不管他是否有这个意愿,肯定会有持续的快乐以及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伴随左右:因为他能够从自身挖掘出快乐,而且
-
28《关于死》 ·这几年中,我不只一次遇到亲人谢世。而且,我还目睹过无论怎样痛苦的病人在死亡的一瞬间都得到了安宁。即使扫墓,往日那种阴郁的情绪也
-
35《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宗教,创立于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之间。从其创立迄今,印度教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