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正法吧
关注: 1,243 贴子: 10,375

  • 目录:
  • 佛教
  • 28
    为什么用“原始经典、素食的日中一食”的出家人,相对较少? 一、用原始经典的出家人,往往多在热带地区; “乞食制的日中一食”,虽然比较省事,但是,难以做到“素食的日中一食”。 二、在非热带地区,“乞食制”往往行不通。虽然“乞食制的日中一食”,与佛陀“苦行、梵行得解脱”的教法相应,但是,原始经典的说法是:“苦行、梵行得解脱”,而不是“乞食得解脱”。 三、然而,“五堂功课、素食制”消耗较多的体力,因此,往往
  • 1
    在《知北游》中,有一段著名的对话---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东郭子曰:“何其下邪?”庄子曰:“在稊稗!”东郭子曰:“何其愈下邪?”庄子曰:“在瓦甓!”东郭子曰:“何其愈甚邪?”庄子曰:“在屎尿!” 释道儒三家圣人经典,全是宇宙生命真相的教育,都是启悟人类悟道的说明书,三家圣人已经从六道轮回的苦海中解脱了出来,慈悲留传经典,希望我们依止
    9266安然 10-16
  • 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聚。时,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舍利子,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应观五蕴性空
    9266安然 10-15
  • 0
    《抱朴子养生论》葛洪 《抱朴子养生论》。晋·葛洪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抱朴子内篇》(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 《抱朴子养生论》 开经。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炁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国亡,气衰身谢
    9266安然 10-14
  • 0
    当你轮回再来,良师,已经涅槃。良缘,消失不再。遍寻,三千大千世界,无人再点你、化你、引你、度你、爱你、护你、疼你、送你。你爱的人,化成草木无情。爱你的人,早已飞升玉琼。茫茫天地只留下百年孤独,早知千年后的哀叹,何不当下努力修行此身,今生不度,何生再度此身?——南无阿弥陀佛🙏🙏🙏
    9266安然 10-13
  • 2
    有一位老人家就是这样,把自己过去所有的事情都带在身上,想起来就恨,这个“恨”给她带来的是一身的病,这些病是怎么来的?80%来自于她的孩子,因为她有一个不孝的孩子,想起这个不孝子就会非常的生气,非常的难过,非常的恨,最后就造成这位老人家一身的病痛。但是,她身上这 80%的病痛也是她自己造的,是她自己背着不肯放下,如果能把这个包袱早一点甩掉,自己的身体会这样吗?要知道生气伤身啊,而且是在伤自己的命啊。千万不要
  • 1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平时要随遇而安,遇到境界就 要逢缘,今天别人对我忽然之间不好了,我就随缘;今天 忽然出了什么事情了,我随缘;今天我摔了一跤,哎哟, 我躲过了一关,我随缘,这叫逢境随缘。逢到境界的变化, 我随这个缘分。你愿意跟我好,我们就好下去,你不愿意 跟我好,我们就交个朋友,说不定有一天你是我的,是我 的终究是我的,你们年轻人谈恋爱应该抱着这种思想,而不要选择你把我甩掉了,我就天昏地暗,痛不欲生,神经 病
  • 3
    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净顺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可以百度搜索“释净顺”找到师父 释净顺 合十
  • 0
    平时不要把人家对你不好的事情记在心里,要全部 忘记,脑子里存在的全部都是好的,即使火药偶然地被点 燃了,马上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去恨他,想到的应该全部是 对方很可爱的地方,是对方对你付出真心的事情,是她为 你付出更多的时候,你脑子里全部是这种正能量的出现, 你怎么会跟她离婚,怎么会恨她呢?怎么会在脑子里想离 开她呢?
    朝阳667 9-3
  • 0
    只有那些不相信宗教的人,没有信仰的人,才会天不怕、地不怕, 做事情不管因果。一个人今天去抢银行了,一定会被判刑,这就是他的 果。如果懂一点佛法,懂一点因果,知道人有因果报应,知道六道轮回, 这个人就不会去抢银行、不会去杀人。有些人一辈子做了很多的坏事, 等到自己快死的时候,看到那么多的鬼魂来找他,那个时候他才知道,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啊。但是,那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他的 人生了,他也没有办法来去除
    朝阳667 9-19
  • 2
    如何检视邪行?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观念,就觉得:色情的画面看一下没有关系,只要不做就行了。那也许当时能够忍住,但是在看的当下,就已经种下邪行的种子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遇缘祂就会产生作用。当我们的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了别的时候,也就已经熏习到了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那阿赖耶识就专门记录我们所有的善事、恶事不会消失,因为我们一切善、恶的种子,都会储存在阿赖耶识当中,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
    转身因素 10-18
  • 3
    学佛为甚么要持戒?(下) 上一集我们有提到:为什么有人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呢?因为有些人,他们认为只要不受戒,如果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恶事,或许就没有罪,也可能就没有报应。这样对吗?很明显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受戒的人,不小心犯了戒或造了恶事,虽然没有戒罪,但仍然有性罪,因为还有因果律存在,而且一定有因果律存在。比如说,我们上一集有一些比喻:一个人没有驾照,不清楚交通法规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他不懂交通法规,犯
  • 3
    真有天堂和地狱存在吗?升天堕狱是谁所使?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真有天堂和地狱存在吗?升天或堕狱是谁所使?” 在佛门中,曾经有一位提倡人间佛教的法师说过:“地狱只是圣人为了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秩序,而施设的教化方便。”像这样子的说法,显示出这位法师他并不相信地狱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地狱只是佛陀为了吓阻大家,不敢随意去造作恶事、扰乱社会秩序而捏造出来的。所以这位法师当然也就胆敢把自己研究佛法的结论,无
  • 0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读诵此经受持句义不忘失者。其人当得八种圆满。一者施圆满无悭吝故。二者戒圆满得愿具足故。三者多闻圆满得无著智故。四者奢摩他圆满一切三昧现前故。五者毗钵舍那圆满具足三明故。六者福德圆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净佛土故。七者妙智圆满随诸众生所有意乐得具足故。八者大悲圆满成熟众生无劳倦故。 ——《方广大庄严经》
    园林888 6-25
  • 3
    愿我全部的功德(念功德经和圣号)回向给我的亲人×××愿他健康平安什么的,已经全部完成了,第一次念经,请大师指点,希望能起大效果(ó﹏ò。)
    卟噗布 3-18
  • 2
    什么是菩萨? 在佛门中,身为佛教徒,经常在见面的时候就会互相寒暄,称呼对方为“某某菩萨”,这样说法正确吗?这样说法如法吗?身为佛弟子们,是不是应该要深入加以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菩萨”,以免积非成是,流于世俗化,与佛陀当时的意旨越离越远,乃至背道而驰。 所谓的菩萨,梵语名为菩提萨埵,翻成中文叫作觉有情,也就是觉悟有情的众生。所以,身为菩萨一定是能够觉悟有情的人,因为他本身有能力、有智慧、有福德来庄严自
  • 1
    结缘祈福咯!私信我免费结缘祈福
  • 5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学戒跟持戒”。在二地以前,我们都仅能称为“学戒”,而不称为“持戒”;在二地以后,我们才能够称为“持戒”。为什么称为“学戒”呢?因为还需要学着怎么去持戒。既然我们学佛,一定要受菩萨戒;但是有些人自信心不够,心里还是会担心地说:“我不敢受戒啊!”问他:“为什么不敢受戒呢?”他可能就会回答说:“因为我可能会去犯到一些戒。“也有些人会说:“菩萨戒那么多条,我可能会犯到其中几条吧!那怎么
  • 0
    一个戴帽子,一个没有戴帽,看得见头上的戒疤。好像高铁站里卖的都是各种肉食。因此,煎饼果子应该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蛋素也算素吧)。由此想到,我国号称是历史悠久的佛道国家、大乘佛教的兴盛地以及道教的发源地,而且饮食方面也号称冠绝全球,但是好像在素食方面、素食的标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比如有些地方把鸡蛋和虾皮也算做素食,包含这类食物的包子称为“素包子”,显然是在误导。所以,这方面应该着力改进,以适合各种人群
    radet 3-11
  • 4
    在佛法内容的主轴“三乘菩提”当中,无论是以佛菩提般若智慧,或者二乘声闻菩提的解脱智慧,同样都要面对生命中一个根本的严肃课题:那就是如何透过佛法的修习来解决生死的问题?如何挣脱无始以来生命在世间系缚、六趣轮回无穷尽的苦?所以我们应从透过佛法的智慧,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开始,清楚且正确地观察生命中苦的现象、苦不断形成积集的过程、苦灭解脱的涅槃境界,以及如何实践灭苦的方法。而这一切的道理,都离不开有情生
  • 0
    #功德宝山神咒# 念這個咒一遍,等于禮一萬五千佛名,你把這個一萬五千佛拜一拜,總共拜幾拜呢,拜了四十萬八千五遍,八千五百遍的一萬五千佛,等于你念一遍,拜了億億萬的佛,又持咒人身上如大地微塵,所以就算你的身上,全世界的這些業障都在你身上,叫大地微塵,但是這樣子的罪業,你只要念這個功德寶山神咒念一遍,這個業障就像灰塵一樣飛掉了,普皆消滅。 第二,若人念誦這個咒一遍,就像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
  • 0
    每日虔诚持诵🙏 南无甘露王如来1000遍(越多越好) 南无大摩尼珠王如来1000遍(越多越好) 回向:一切众生消除贫穷与疾病!得富饶得安乐!得自在得解脱!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愿速得成就!
  • 5
    佛教有没有说到三魂七魄这个事?佛教有没有说灵魂不灭呢? 那我们从各个层次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先说明一下灵魂不灭,其实是佛法中所说的常见,也就是说灵魂见,它是佛法中所说的常见,所以灵魂是佛法中所说的邪见。佛法并没有说灵魂不灭,当然有人说佛法里面不是说有一个不灭的本心吗?但是那个不灭的本心是灵魂吗?那个不灭的本心跟一般人在讲的灵魂是一样吗?我们这一集就是要针对这个问题来作一个说明。 那我们说灵魂见,灵魂的
  • 2
    植物是有情众生吗? 有人提到:「你们佛教讲慈悲戒杀,应该一切的生命都不可以杀害,可是植物也有生命,那吃植物也是杀生,佛教为何不戒?」的确!佛教特重慈悲,十善业道的第一善业就是不杀生;各种戒律中如五戒及菩萨戒,也都以戒杀为首重。例如《梵网经》菩萨戒十波罗夷重罪中的第一个重罪就是杀罪;经文说:「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 1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4
    佛教反对节制生育吗? 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面,因为社会的变迁,从以前的农业社会来到现在的工商社会,所以大家的生活都非常的繁忙,所以说现在节制生育也成为大家探讨的一个题目。那佛教是否反对节制生育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来看看,佛教对于子嗣,也就是说我们子孙的数量,还有对于子孙的看法是如何。当我们能够了解佛教对于子嗣的观念是如何,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对于节制生育它的基本的看法是如何。 如果我们从声
    使者69 1-19
  • 1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1
    植物是有情众生吗? 有人提到:「你们佛教讲慈悲戒杀,应该一切的生命都不可以杀害,可是植物也有生命,那吃植物也是杀生,佛教为何不戒?」的确!佛教特重慈悲,十善业道的第一善业就是不杀生;各种戒律中如五戒及菩萨戒,也都以戒杀为首重。例如《梵网经》菩萨戒十波罗夷重罪中的第一个重罪就是杀罪;经文说:「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
    使者69 12-20
  • 2
    什么是学佛人的饮食观? 在欲界中,我们依顺着这个五蕴身,依着色身五根的种种变化,和世间各种尘境的诱惑这样的相对应,就会产生种种的受;依着种种受,就会产生种种欲望的追求。这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的习性,因为这个身体,就是由过去世依着种种欲望的追求满足下所造的种种业而成的异熟果报;这个身体就是上一世身口意业造作的成果发表展。依着阿赖耶识过去世受熏、持种的功能,异熟出此世的业报身;此世的六根、六识又依着过
    使者69 12-20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1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0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师友!早安吉祥!
  • 1
    待人接物与是非 我们今天要谈论的问题是—待人接物与是非。有位当事者他问到,他自从学佛以后,就非常谨慎自己的言行,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就特别地小心,可是即使是如此,他还是陷入于这是非之中。他就对这情况非常地困惑,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一个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
    使者69 11-2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