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僧团吧
关注: 90 贴子: 665

中道僧团由「原始佛教会」更名,自利利他

  • 目录:
  • 社会机构
  • 16
    止禅、行禅、卧禅,先把我们烦躁的情绪控制下来,锻炼内离言语,少事少务,这对于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观察觉知有很大的帮助。大师父说:任何一种状况的改变,都影响整体的改变,所有处在当中的一切都互相影响,当我们发现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明白了没有“我“,跟”我的“,我一直很努力地在思考,明白没有我跟我的然后呢?也许我领悟得还不是很透彻,就现前的理解,接下来是既然没有固定不变的原状的”我“,那么就没有了贪爱的对象
    婉薇 12-10
  • 4
    于未来世五蕴不生,这是心解脱的自作证。第一次结集的部分里,所谓的过去世跟未来世,都是指这一辈子。当下解脱已,余生于五蕴不再生贪爱,我慢亦已舍断。不是第二次结集里加入的那些上辈子下辈子这样的凡夫所见的轮回,甚至后世说多少劫之类的。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是说人没有轮回?没有轮回的中阴身(灵魂)吗?
    Claire孜0 5-13
  • 11
    阿含经故事选(庄春江 译) 怎样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有一次,佛陀和追随他的比丘弟子们,在印度当时的摩揭陀国境内游化,打算从首都王舍城,前往北边的那烂陀城。   在佛陀与比丘们一行人的后面,有一对外道沙门师徒,正好也同路,为师的名叫「须卑」,徒弟名叫「梵达摩纳」。一路上,那位老师一直不停地诽谤佛陀,也诽谤佛法与比丘们,而他的徒弟却一直与他唱反调,不断地称赞佛陀、佛法与比丘们。   这一天傍晚,大家都来
  • 0
    法语选粹: “舍弃”是远离引起苦的不当期待,才有可能度越痛苦。 ——随佛禅师
  • 0
    亲爱的中道僧团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之歌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1
    申请人:心子🍒 申请感言:弘扬传统文化与社会正气,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 0
    法语选粹 生命有很大的张力,不是压力。 ——随佛禅师
  • 0
    法语选粹 生命是奇迹! 活着是偶然,不是必然;莫要将偶然视为理所当然。 ——随佛禅师
  • 0
    法语选粹 学会了解,度过与接受,走向无憾与平安。 ——随佛禅师
  • 0
    法语选粹: 适度的退让,能避免争执;过度的退让,会姑息养奸。 ——随佛禅师
  • 2
    我们凡夫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其动力源于欲求。期待。期待能够实现怎样的利益。或者某种价值与意义,如果这些期待经过权衡利弊。损益评估之后非常明确确信确实能够这样做得到实现期待,那么就会依着这样的欲求激发自己的行动。这是凡夫的身心机制,那么在这样的机制下我们确实在努力做事,但努力做事的背后却有些实现期待的焦虑与压力。 那么如何止息忧苦的同时还能够继续努力耕耘生活,努力做事,我们可能认为既然没有了欲求,让放下
  • 0
    释迦牟尼的教育   文/太虚法师   释迦牟尼的确是古代的教育大家,他生平所建立的教育宗旨、和适应现实所施设的方针及办法,虽在这二十世纪新时代,还可以作今日教育界的参考,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中国教育界。在讲这题之先,应把释迦的生平,大略介绍一下。   释迦牟尼,即是现在地球上的佛教创立人,我们通常都呼他为佛。其实、应当呼他为佛陀,音义方为圆具。佛陀、原是印度的话,中国译出来是觉者,就是先知先觉的意思,好像
    之歌 8-20
  • 43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在我们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缘中,除了善知识、善同伴外,我不见有任何其它因缘,能让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比丘们!善知识、善同伴,能让贪欲、瞋恚、贪睡、掉悔、疑惑,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等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
  • 36
    讲到知行合一,有些事情需要先认知到一定深度,才能有正确适宜的行动。有些事情需要先立即行动,在行动中才能建立与不断调整认知。有些事情需要认知与行动同步进行。并且,根据事情的发展,认知与行动的比例也要在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味的重视行动或一味重视认知,而是根据面对的事情不同,认知与行动适宜的比例与过程中的调整方式也不同。要先觉知觉察到生活中比如娱乐活动中的苦,建立了其中有苦的认知,才
  • 34
    人们的生活安定之后,不再满足于「只是活着」,还需要自我的延伸,因此告诉自己:活着还不够,还必须活得比其他人好。而这正是虚荣。 简单一句话,虚荣就是「我比你好」,基督教视之为人类的原罪之一。 . 佛法讲因缘缘生,缘生法都是独一无二,没有重复性。因缘不断流转,世间没有相同的两件事物,即使勉强比较,也不能全然代表。 例如这颗西**那颗重,不能代表哪颗西瓜好,重量不能代表西瓜;再如,此花比彼花美,就算真是如此,也
  • 37
    几年前听到朋友讲起身边学佛的佛友被骗光了钱财,为了能用钱财消灾,再次四处借款;也听说有生重病的佛友不去治病并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钱财全都捐献给寺院,祈求消灾可以病愈,我听了这些故事后内心很震动,不了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让家人朋友难以理解的举动。学习原始佛法以后原来是宿命论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地深,刚接触佛教时对于生活所秉持的态度也是“好人自有好报”但发现生活中没见到好报时,又自怨自艾或感叹世间险恶;害怕
  • 23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缘生有老死),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
  • 24
    选自庄春江《阿含经故事选》第13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那爛陀地方遊化,住在那羅村一位賣衣人家的芒果園中。   當地有一位村長,因為他家世襲以鍛造刀子為生,家族就以「刀師」為姓。   這天,這位刀師村長去見他的老師尼乾子,尼乾子對他說:   「你會不會以一種兩難的詭辯術,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老師!有什麼兩難的詭辯術,可以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你先問沙門瞿曇,看他是不是要
  • 17
    “人间有关怀,社会就有温暖”,只要主动做出良善的行为,就会带来良善的影响并温暖社会。“一切在影响中发生,发生的也是影响”,想起前些天的一个报道,讲的是一位公交车司机主动礼让行人,专门为这个过斑马线的行人刹车,结果是那个行人在过斑马线时突然停下来给公交车司机深深鞠躬致谢,而公交车司机也因此突然间湿了眼眶......好温暖感人啊,大家纷纷为他们的行为点赞。我想,这事对社会会产生多么良善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后面
  • 15
    人们常常讨论先自利还是先利他,看看佛陀如何说。
  • 11
    学习佛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增长自己的学识,其实并没有将佛法的大用利益于自己。什么是佛法的大用呢?真正的佛法会颠覆我们的三观,“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重新建立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之后,我们还要将这种认识用于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过往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这才是真正艰难的部分,但只要我们依着正法,收获也将会是难得而可贵的。这重要的一步,就像文中谛严师父所说,最重要是去做,有时候我们不敢去做,可能
  • 8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所应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对治,四者、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动发。云何名良医善知病?谓良医善知如是如是种种病,是名良医善知病。云何良医善知病源?谓良医善知:此病因风起,痰阴起,涎唾起,众冷起;因现事起,时节起,是名良医善知病源。云何良医善知病对治?谓良医善知种种病,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如是比种种
    此因缘 5-17
  • 3
    印顺法师 民国五十六年,我在《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序》中说:在战乱中所写的《印度之佛教》,「是用文言写的,多叙述而少引证,对佛教史来说,体裁是很不适合的,而且空疏与错误的也不少。……我要用语体的,引证的,重写一部」。但直到现在,二十年的悠长岁月,《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以外,只写了《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如来藏之研究》,《空之探究》。晚年衰
  • 4
    从 佛陀的教育中,虽可获致通达解脱的教导,但贪、瞋、痴的息止与生死灭尽的体证,终究是要个人透过亲身的实修体验,才有可能获致。由于“老病死苦”的逼迫是缘于“生”,所谓“有生故有老病死,生灭故老病死灭”,而“生”的生起,主要是缘于对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贪爱及妄取,所谓妄取五阴是我、我所,而贪爱、妄取则是缘于“不知五阴无常的妄见”,又“不知五阴无常的妄见”则缘自“不如实知见五阴因缘、缘生”的“无明
    之歌 5-7
  • 1
    目前流传于东南亚诸国与斯里兰卡的南传佛教,主要是以承袭自阿育王时期分别说部传诵的锡兰佛教为法源,锡兰佛教于佛灭后百余年由印度传入分别说部的传诵,尔后再有增新的经典结集,进而发展为“铜鍱部”,并于公元后十二世纪传往缅甸与东南半岛各地。   基于现今南传铜鍱部所传诵的三藏,实总成于公元后五世纪, 当中除了佛灭后第二个月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时, 集成的“修多罗(佛陀所说法)”——‘因缘’、‘食’、‘谛’、‘
  • 1
    佛陀时代恒河流域的印度社会,并未有烟草与槟榔的饮食文化,所以在原始律戒中,并没有禁止抽食烟草与槟榔的规范,因而造成目前的南传佛教中存在着抽食烟草与槟榔的作法,而这在北传菩萨道是被归为如同守持“不饮酒戒”般的禁止。双方对于律戒的认知差异,使得北传菩萨道行者认为抽食烟草与槟榔的南传僧侣违犯律禁,而南传僧侣不仅自认无犯律戒,更主张“不抽食烟草及槟榔”是无谓的戒禁,反而认为诸多菩萨道行者有着喝茶、喝咖啡成
  • 1
    佛陀在二千五百余年前正觉,正觉地点位于现今印度哈比省境内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附近,后世为了纪念 佛陀的正觉,所以将此地称为“菩提伽耶”。因此,“菩提伽耶”的意义在于对 佛陀与无上正觉之道的礼敬。   佛历2540年(西元1996年)的仲夏时分,一群实践原始佛法的居家佛弟子为利益十方大众,在台北市北投区创建了一所禅修园林,为了表示对于 佛陀与正觉之道的礼敬,这所实践原始佛法的禅修园林称为“菩提伽耶内觉禅林”,并作为
    之歌 5-6
  • 1
    随佛法师为华人,出家于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锡兰铜鍱部传化于缅甸的南传僧团,为缅甸承续及传扬雷迪大师 (Ven. Ledi Sayadaw 1846-1923) 禅法及道场系统之 BADDANTA ZAGARA BHIWUNTHA 长老的弟子。现为中华、马来西亚、美国原始佛教会及台湾、马来西亚、纽约等地中道禅林的导师,相近共学为奉守原始佛法的“中道僧团”。   随佛法师修学佛法至今已四十年,不仅熟习汉传佛教各宗宗义,以及印度菩萨道之“般若”、“瑜伽”与“如来藏”等三系思想,特别
  • 3
    孤高与自由,犹如峙立于夕照,虽美却迎向黑夜。 随佛长老法语:「孤高与自由,犹如峙立于夕照,虽美却迎向黑夜。」   这是何意?   诸法因缘生,缘生法则非我、非我所。   「缘」即是影响!缘生法,是说现前诸法是在影响中呈现。   由于在影响中呈现,即不是「独自、独有」,也无法不受影响的「自主、自由、自在」,所以佛说缘生法则非我。   缘生法则「非自我、非独我」,缘生则不自由。   若不如实知因缘、缘生,则有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法友

目录: 社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