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 111,347 贴子: 191,789

至道之宗,奉生之始

  • 目录:
  • 国学
  • 0
    请各位大佬推荐一版黄帝内经的书?
    荆棘莲台 12:39
  • 3
    一般而论: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诸疮皆属于心。 分别而论:色黑者毒从骨出,主肾经;色赤者毒从血出,主心经;色青晦者毒从筋出,主肝经;色黄浊者毒从肉出,主脾经;色灰白者毒从腠理、皮肤出,主肺经。 疮疽所在部位往往与特定经络脏腑有关:发于下身、腰者,多属肾;发于腹者,多属肝脾、大小肠;发于胸者,多属于肝胃;发于上背者,多属心与肺;发于咽喉、发于头者,则牵涉诸经,可参考《伤风篇》辨伤寒头痛部分。病常
    唐融儿 08:01
  • 32

    广告
    16:00
  • 2
    《黄帝内经全集》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成书于战国至汉代,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系统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奠定中医学基础,融合养生智慧与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与疾炳预防,至今仍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核心指导典籍。 下载链接:网页链接
  • 0
    上千本医学类书籍大合集,共包含上千本书籍,涵盖了从古典中医经典到现代医学教材的广泛领域。书籍内容包括《医案大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以及《哈里森内科学》、《实用内科学》等现代医学权威教材,此外还有中医药物、针灸、脉学、临床诊疗指南等专业书籍。这些书籍集合适合医学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参考资源 链接:https://pan.quark.cn/s/8981ddabb4f1
  • 0
    资料主要包括:人纪:《针灸篇》、人纪《神农本草经》、人纪《黄帝内经》、人纪《金匮要略》、人纪《伤寒论》、天纪《人间道天机道地脉道》讲稿及天纪笔记合集、《汉唐处方》与《汉唐中医方剂讲解》合集、倪海厦文集、倪海厦《医案》全整理、倪海厦合集、扶阳摘记(跟诊心得)。 下载链接:https://pan.quark.cn/s/3ef702992188
    星湖an 5-13
  • 2
    原理卷: 溯源浚流第一 人身第二 辨证第三 诊断第四 药解卷 : 药解第五 药解第六 药解第七 药解第八 药解第九 方解卷 : 桂枝汤类第十 麻黄汤白虎汤类第十一 苓桂汤连芩汤类第十二 柴胡汤泻心汤栀鼓汤百合汤类第十三 薤白汤陷胸汤类第十四 承气汤抵挡汤类第十五 四逆汤与诸阴方类第十六 气血方与温病方类第十七 病治卷 伤风第十八 内伤第十九 肥胖与瘦积综合症第二十 疡科第二十一 伤科第二十二 杂论第二十三 附录 《伤寒杂病论》诸版本略考
    唐融儿 5-26
  • 3
    醫者,方技爾。衣冠士族不恥,黎首烝民不重。反不如巫蠱之術,立廟堂之高,行江湖之遠。皇如仲景,竟不見於正史傳錄。有清數百年至今,經學大師輩出,然多不屑於醫書校讎,台所聞者,隹孫星衍輯校《神農本草經》。若彼扶桑,儒醫一體,世襲其業,醫經整理反勝於我中華。世無萬數,人無二生,死生亦大哉!一旦染病,帝王將相、鴻儒巨賈,莫不決死生於醫者,故醫者實人生之要事也! 台不敏,生於草莽,窮居陋巷;德匱才疏,命淺福薄
    唐融儿 5-26
  • 1
    1.1每一次看病,都要如同初次临证,不可有丝毫大意;这样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收获最满意的效果! 1.2棋盘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疾病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1.3诊病当四诊合参,切不可恃才傲物、逞一技之长,大祸酿成,覆水难收。 1.4仰观圣人之法:其方简而朴,用药常相反相佐而立;又药剂比例极其精确,常临证而变,或升多降少,或升少降多。而后世俗方,多同类堆砌,乱麻一团,又似群犬竞吠。 2.1论四时病治 春季当升发阳气,但是冬季气
  • 75

    广告
    15:54
  • 0
    殷墟甲骨文中,“疒”字即古病字,为一人扶杖或倚榻之状。后世“疒”字头的字日多,才在其下加音符“丙”字。殷墟甲骨文“疾”字是在古病字下加“矢”字,意为受箭矢外伤而病,至少在殷商,“疾”是专指伤科之病。 1骨伤 1.1骨伤移位,当推拿复位;骨折,当严密对接。有粉碎骨末不能复用者,当清除;闭合不能清除者,当开创。筋断,当对接;大筋,当手术缝合。筋骨俱接,当敷药、缠纱布,再以木板、木棍固定。利器斩断易接,钝器砸碎
    唐融儿 5-24
  • 127
    我在“戒色吧"看到大多数人说,只要戒色就能恢复阳痿、早泄等症状,但是据我临床来看,戒色只能
  • 7
    摘要: 本文先从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入手,论述了由太阳历、太阴历到阴阳合历。阴阳合历的出现,是阴阳相合思想的萌芽!但是阴阳合历并不是有意识的阴阳相合思想,殷商晚期在酉时彡日写作合文“酉彡”,还有日月同祭的合文“月彡”,说明殷商已经有了阴阳相合的思想! 关键词: 天文,阴阳合历,十母十二子,殷商,祭祀 Bstract: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astronomical calendars, discussing the evolution from the solar calendar andthe
  • 0
    各位同修道友好,因为19年高维通过我完成了一本修真悟道的经书,,当时我受了太多磨难,能量很低,,几乎身体只剩一口气,,我就一边正常生活,一边看书,,书里面能量很高,,刚开始整本根本看不下来(后来结缘的书友有些能量比较高,可以整本看完),我开始看到和我自己身心灵状况有感应的就会发困,,现在我才知道是高维帮我慢慢修复身体……开始我能量太低,身体状态太差,,没有明显感到体内发热的状况,,但是前两年基本我自
  • 13
    请问原著黄帝内经哪个版本好?
  • 0
    积聚者有两类:肥胖和瘦积。 肥胖者,气虚痰湿体质;脾胃旺盛,则受纳多;肝肾阴盛,则化出少。纳多化少,则成肥胖。 瘦积者,阳盛阴衰体质。肝阳亢,多食不积肉,但游离态脂肪多;阳亢,将游离态膏脂熬成干痰、干血,附着于筋骨、脏腑。 1 肥胖 1.1肥胖是病吗?蓄积的脂肪虽然不会疼痛、病变,但是肥胖会引起很多其它疾病。首先是影响横膈肌下沉、肺叶的扩张,肺一次吸入空气少导致呼吸短促,进一步影响心脏跳动、血液循环。影响肠胃
    唐融儿 5-18
  • 30

    广告
    15:48
  • 39
            黄帝内经吧务公告:关于设立本吧意见反馈中心的通知 亲爱的吧友们:   为更好地实现本吧的民主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吧务团队与吧友们的沟通交流,现决定设立“黄帝内经吧意见反馈中心”。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吧友积极参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反馈内容   欢迎各位吧友就吧内管理、活动组织、内容发布等方面提出反馈意见。您的每一条建议或举报,都将得到我们的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 二、回帖格式   为了便
  • 1
    1.大便失禁、受凉拉肚等(通用法) 置大锅,藕5斤,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煮浓藕汤两三碗,一顿一碗,通常当日可愈。 2.解便秘法(男女老少通用) 桂枝35克、大黄25克、当归20克、玄明粉15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番泻叶5克、川牛膝5克煮水,解一切便秘。 3.止鼻血法 白茅根50克、生地榆30克、天麻20克、芦根15克煮水,兑蜂蜜,冷服,即解。 4.中老年人腰腿疼痛 当归15克、人参10克、羌活5克+保密配方,最多两周见效(议价方) 5.牙痛、牙龈肿痛、
  • 48
    这是黄帝内经中对“脑”和“女子胞”及其错误的认识! 脑在天归属风,女子胞在地为土。
  • 51
    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 本篇重点论述五运六气在气交中发生的太过、不及等变化,故篇名《气交变大论》。气,指气候;交,有上下交接,彼此相合之意。气交,谓司天之气在上,在泉之气在下,五行岁运居于两者之间,阴阳二气交接汇合之处,所以称它所在的位置为“气交”。 变,在古代死丧祸乱之事皆曰变(《辞源》)。在这里指变化、变换、灾异、灾变而言。岁运通管一年之气,随司天、在泉之气的上下交互变换而变化。故司天、在泉之气的阴
  • 0
    1 脾胃肠 1.1燥热证、阴虚证 白虎汤证是典型的胃燥热证,核心指征:大渴引饮,精神亢奋,脉洪实。严重的可能耳鸣。 麻杏甘石汤证是白虎汤证兼表寒,其它变证、兼证参见《方解》。 肠道燥热便秘:诸承气汤主之。单纯由燥秘引起黄疸,泻下即可,无须治肝胆。 肝燥风火上行:石决明、生牡蛎、川牛膝、蝉衣等加减应用。 阴虚:生脉饮加减。胃阴虚可加:生石膏、知母、芦根、花粉等。心肝肾阴虚加:白芍、地黄、地骨皮、石斛、鳖甲、青蒿等
    唐融儿 5-13
  • 36

    广告
    15:42
  • 0
    《难经·第五十八难》曰: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此论中阴阳的概念并不一致。 “中风之脉和湿温之脉”中:阳是指轻取,阴是指重按。 “热病之脉”中:阴阳是指寸口三部的前与后,靠寸部
    唐融儿 5-13
  • 0
    腿部无力,疼痛,尤其是左腿,常常和肝郁有关。肝气从左侧小腹上升,郁积之后会形成气团,最容易堵在左侧小腹。这样就会造成气血下行受到阻碍,不能顺利下降到左腿,从而出现左腿气血不足,循环不畅,易出现无力和疼痛。这种情况,单独治腿效果常常不明显,一定要通开郁积之气,使气血正常下行,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jkl33500 5-12
  • 24
    徐文长 徐渭,字文长,生于1521年3月12日,卒于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易经、风水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又是中国大写意画派的鼻祖之一。
    earth部 5-10
  • 2
    求黄帝内经音频,素问篇,灵取篇,难经篇,家里老人听,急!急!急
  • 1
        受众   主要为医学专业人士、中医爱好者以及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有兴趣的人群。其内容深奥,涉及中医理论的核心知识,对中医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   《脉解》主要讲述了六经与月份的配合、月建、四时阴阳盛衰与六经病变的关系,并详细解释了六经病变的机理。通过分析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经脉的病变情况,揭示了阴阳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 92

    广告
    15:36
  • 1
        受众   主要面向医学、养生和针灸领域的学习者与实践者。这部古籍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医师、中医针灸师、养生专家、中医学院学生和中医爱好者都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和实用意义。     摘要   《刺要论》主要讨论了针灸治疗的原则和要领,强调了依据疾病所在部位确定适宜的进针深度的针刺方法。同时,指出了违背这一要领可能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并详细说明了人体各部位因针刺深浅不当导致五脏在相应季
  • 0
    独参汤 ------单刀直入,既能急救其阳,又能缓回其阴。何故仲景不独用人参回阳救逆?盖因汉时之人参实今之党参,党参不能速效尔。或曰:汉时人参产自上党,药效近于今之西洋参。 生脉饮 园参15g 麦冬30 g 五味子15 g ------人参补气布津,麦冬滋阴生津,五味子缩尿敛汗,三药合力气阴双补,使血容量升高。用于急救,要重剂。 三才汤 园参15g 天冬15g 干地黄30 g 三才者,天地人,故名。气阴两虚兼血热者,宜滋阴增津利尿,使热从尿解。故不用五味
    唐融儿 5-8
  • 0
    麻黄细辛附子汤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太阳、少阴表里同病。脉沉者宜。 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治少阴经证,甘草治少阴脏证;二三日,病由经入脏,故以炙甘草易细辛。 四逆汤 病发热头痛,脉
    唐融儿 5-8
  • 0
    调胃承气汤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消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胃中热盛,发汗更使津亏。配甘草,使药力停于胃,重泻胃火也。故曰“少少温服之”,即少量频服,使其药力勿下坠也。 此方可灵活加减:泻心经痰火用生甘草,加郁金、瓜籽;泻肝火加赤芍、黄芩。 小承气汤 若腹
    唐融儿 5-8
  • 4
    五行理论缺少养的理论部分。 尝试补缺: 木克土,土则养木,树木缺少土的固护则倒、土中养分又供给木吸收。 火克金,金则养火,火在炉子里燃烧,炉子为金,炉子可以保温、防止火被吹灭、能够让火燃烧更久,保温杯为金,热水在保温杯里可以保温更久,水里的热属火行。 土克水,水则养土,土里有水分才是土,完全丧失水分的那是沙粒是亡土,长时间没有下雨土壤就干裂甚至沙化。 金克木,木则养金,树木把土壤里的水分养分都吸收完了,
  • 1
        受众   主要面向对中医针灸学有兴趣或从事中医针灸学相关工作的人群,包括医学生、中医从业者、针灸师以及对中医养生、康复等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摘要   《刺齐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主要讨论了针刺治疗时,针对不同病位(皮、肉、筋、脉、骨)应采用的针刺方法及深浅程度。文章强调了在针刺治疗中,必须遵循“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等原则,以避免对其他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
  • 8

    广告
    15:30
  • 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脐下悸,水蓄于下焦。上焦、胃中津亏,水气上冲,而作奔豚。 故重用茯苓涩肠利水,桂枝引火归元、温煦下焦,引水从尿路解。胃中津亏,草枣为锁,甘润上焦、又补气阴,防止苓桂渗利太过。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
    唐融儿 5-6
  • 3
    :从哲学抽象到实践真知的深度解读   五行理论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架构,其以木、火、土、金、水为符号构建的认知体系,本质上是对世界复杂性的高度抽象。若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思辨标尺,可揭示其深层哲学意蕴与实践价值。   一、实事求是:五行理论的认知起点与客观映射   五行理论源于先秦哲人对自然现象的规律性总结。《尚书·洪范》载“水曰润下,
  • 1
        (炎帝诞辰:四月初八)     【序章·华诞铭恩】   (以高平五谷庙会盛景开篇,融入四月初八诞辰核心意象)   巍巍羊头山,汤汤丹河水,   四月初八日,神农诞辰时。   民谣穿千年:“神农活,种地全靠他”,   五谷庙前香火盛,七村八社共拜祭。   看那社首沐更衣,炎帝金身出殿宇,   四人轿抬巡田畴,太尉将军护圣驾。   所过之处皆焚香,百姓跪拜祈丰年,   炎帝巡游处,风调雨顺兆华夏。     
  • 0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温通心阳、肺阳,凡心肺虚寒、黏痰积聚者,皆宜。白酒最通阳,不可少。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加半夏,温化寒痰力更强。燥者切忌。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加枳实通小
    唐融儿 5-6
  • 0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柴胡 芍药 枳实(炙)甘草(炙) 各等份 ------治肝脾不和,腹中痛者。此处脏腑辨证“脾”者,包含实体脏器小肠、大肠。柴胡疏肝,柴胡芍药一升一降,枳实降胃与小肠,甘草芍药缓急止痛。甘草芍药本为一方,治腹痛。 此证气血关闭于脏腑,外周气血少、被格据。腹部热,四肢正常者,偏实证;腹部正常,四肢凉者,偏虚证。虚实既辨,加减自如。
    唐融儿 5-6
  • 18

    广告
    15:24
  • 1
        受众   主要是医学从业者,特别是中医针灸师和医师。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人体哪些部位是禁止针刺的重要信息,以防止因误刺导致的严重后果。     摘要   《刺禁论》主要讲述了人体禁刺的部位,以及误刺这些部位可能导致的后果。文章强调了五脏(肝、肺、心、肾、脾)和其他关键部位(如头、面、胸、腹等)在针刺时应当特别小心,并详细列出了误刺这些部位后可能出现的具体症状,如噫(嗳气)、语(多言多语)、嚏(打
  • 1
      《吕氏春秋·览·有始》的串讲内容展现了先秦思想的宏大视野与实用智慧。以下从核心思想、学派融合、现实意义及疑问反思四方面展开分析,模拟学习者深度思考的过程:   一、核心思想:宇宙观与政治伦理的贯通     “和”的哲学内核   文中以“天地合和”为宇宙生成的根本法则,将自然界的阴阳调和映射到社会治理的“德刑并用”。   疑问:此处的“和”与儒家“礼之用,和为贵”有何异同?   推测:儒家的“和”侧重人
  • 1
        受众   主要为医学研究者、中医临床医师以及对中医理论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对该篇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关于虚实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针刺补泻手法的具体应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摘要   《刺志论》主要论述了虚、实的要点及针刺补泻手法。文中通过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形式,阐述了气实形实、气虚形虚等正常与反常的生理状态,以及针刺实证时左手开针孔以泻邪、针刺虚证时左手闭合针孔以存正的补
  • 1
        受众   主要面向的是中医学习者、针灸师、医学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医针灸理论感兴趣的读者。它提供了关于众多疾病针刺治疗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对于中医针灸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   《长刺节论》出自《黄帝内经》,主要讨论了众多疾病的针刺部位和方法。文中广泛地论述了各种疾病的针刺法度,包括头痛、寒热、痈肿、疝、积、痹、狂、麻风等病的针刺治疗。这些讨论为中医针灸治疗提供了丰富
  • 0
    各位同修道友好,因为19年高维通过我完成了一本修真悟道的经书,,当时我受了太多磨难,能量很低,,几乎身体只剩一口气,,我就一边正常生活,一边看书,,书里面能量很高,,刚开始整本根本看不下来(后来结缘的书友有些能量比较高,可以整本看完),我开始看到和我自己身心灵状况有感应的就会发困,,现在我才知道是高维帮我慢慢修复身体……开始我能量太低,身体状态太差,,没有明显感到体内发热的状况,,但是前两年基本我自
  • 1
        受众   主要包括医学研究者、中医从业者、中医爱好者以及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人群。这篇文章以黄帝、岐伯等人的对话形式,阐述了中医经络理论,对于理解中医的病机病理、养生、摄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   《经络论》主要讨论了经络系统的特性、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文章以黄帝询问岐伯的形式,探讨了络脉显露在外的五色(青、黄、赤、白、黑)的成因,以及经脉与络脉的常色和变化。岐伯指出,经脉
  • 95

    广告
    15:18
  • 1
        受众   主要是医学研究人员、中医爱好者以及对中医理论有兴趣的人群。它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摘要   《气穴论》主要讨论了人体气穴的分布、功能以及与自然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中,详细阐述了气穴的数量、位置、作用以及针刺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文章通过对气穴的论述,揭示了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规律,为中医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5
    主治各种虚病,因果业障病,附体病,冤亲债主病。外邪病。各种仙家病。几年几十年都没治好的可以找我结缘。没有我治不好的虚病。一次结缘,保你一生。你前世如果是上届的尤其是在上届担任过职务的人由于受罚转世下来历练的身上的冤亲债主的数量都无法预估(就像人间的执法人员一样你不知道你一生抓过多少个犯罪分子)。这些你前世抓过的或者恶意伤过的误伤的所有灵体都会在你今世力量最薄弱没能力的时候找你讨报,这些冤亲债主讨报
  • 1
        受众   主要受众为中医针灸师、中医医生、中医学习者以及对中医针灸治疗有兴趣的公众。这篇文献为中医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强调了治疗时需顺应四时变化的重要性。     摘要   《四时刺逆从论》主要讨论了针灸治疗与四时变化之间的关系。文中指出,人体的气血在四季中随天气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顺应四时之气,以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文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季节下人体气血的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5

会员: 土著老人

目录: 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