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修正法吧
关注: 24 贴子: 449

  • 目录:
  • 国内地区
  • 0
    昔日,盛夏酷暑之时,舍利弗尊者行至一菴罗园中。当时,园内有一位临时僱工正在汲取井水,准备用来灌溉树木。这个僱工对于佛法并没有大信心,此时见到舍利弗尊者时,起了一个微小的善信,呼唤尊者:「大德!大热天,请脱下衣服,到树下坐,我用水为您灌沐,这样也可以同时浇灌树木,一举两得。」舍利弗尊者接受僱工的善意,脱下衣服,让僱工用水灌沐,因此得以消暑,身得清凉,然后再继续行路。 这个僱工当晚命终,旋即投生至忉利
  • 0
    真正 从前有一位国王,敕令使者召请一位众人敬重的长者前来皇宫。长者托使者婉谢国王的邀请:「感恩大王!但我恰好在掘地做坑,准备埋藏七宝,因此不克前往。」使者便如此回报国王,国王听了大为惊讶,即刻命令使者再请长者,长者又托使者回覆:「感谢大王!但我正在将珍宝藏入坑中,因此不克前往。」国王听到回覆后,再度命使者去请长者,长者回覆:「我现在正在填土平地,只要地平好了,便立即到皇宫拜见国王。」 等长者终于来到
  • 0
    从前有一位国王,敕令使者召请一位众人敬重的长者前来皇宫。长者托使者婉谢国王的邀请:「感恩大王!但我恰好在掘地做坑,准备埋藏七宝,因此不克前往。」使者便如此回报国王,国王听了大为惊讶,即刻命令使者再请长者,长者又托使者回覆:「感谢大王!但我正在将珍宝藏入坑中,因此不克前往。」国王听到回覆后,再度命使者去请长者,长者回覆:「我现在正在填土平地,只要地平好了,便立即到皇宫拜见国王。」 等长者终于来到皇宫
  • 0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找高僧求教,高僧听她的讲述,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落锁而去。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还是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 妇人说:
  • 0
    “鸟笼效应” 1907 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 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
  • 0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农夫耕种有三种需要随着时节来进行的工作,哪三种呢?就是耕田、溉灌及播种。农夫在耕田、溉灌及播种后,并不会希望:“我今日或明天、后天就要让它成长,就要让它结果,就要让它成熟。”虽然农夫不会这么想,但是种子已然入土,自然会随着时节因缘长大成熟,并且结果。’ ‘其实,比丘们也有三种需要随时修习的善学,即善戒学、善意学、善慧学;但修习后,并不会认为:“今天或
  • 0
    答:对诸众生於实际行动中发起四无量心,尔时当依次第而入。先由生身父母、妻室夫君、儿女、岳父岳母、诸亲眷属、常处身边亲近友人,次第而进,随之散於六道众生及法界一切众。对诸有情,观如往昔互为父母、互为妻室儿女,实则如是,故当三业相应於慈悲喜捨,落实於众生三业。尔时,自观次第而进,若於生身父母、妻室儿女均未相应,口言行於众生则为假相,故行者於此多思。
  • 0
      答:修者修正,行者行为。即将自己不正之行为——在佛教中称之为凡夫行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条。要学好佛,必须修行。所以学佛就要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以世间上的一切来磨练和加强自己的修养。首先,要以四无量心、十善、六度万行三聚净戒来更正自己的行为。我们修行首先要真心为人类谋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个国家的大利益。 #正能量#
  • 0
    经核实吧主美丽俏佳人佳丽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闻思修正法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原料:白果80克、芹菜250克、红椒半个、盐、味精、白糖、蒜姜末适量。 做法: 1、西芹洗净切成段,红椒切片。 2、白果和芹菜放入开水锅中炒烫2分钟捞出(焯水的时候可以放少量的盐,这样焯出来的菜更艳丽)。立即捞入凉水中降温。 3、起油锅,爆蒜姜末。 4、放入西芹与白果,加盐、白糖,快速大火翻炒1分钟。 5、最后加入红椒和味精炒匀即可。
    般若妙... 12-29
  • 1
    释迦牟尼佛开始传教时,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麻烦,有时甚至遭到挑衅和人身攻击。但他凭借智慧、毅力和人格力量,一次又一次的克服挫折、战胜困难、化解矛盾。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愤怒的婆罗门。那个婆罗门非常仇视佛教,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他发现受世人尊敬的佛教开创者是释迦牟尼佛后,一条毒计顿时涌上心头。 他蹑手蹑脚地绕到释迦牟尼佛背后,趁释迦牟尼佛不注意,抓起一大把沙土,就向释迦牟尼佛头上
    般若妙... 12-29
  • 0
    丛林寺院里来了一位名叫心智的小沙弥,勤奋好学、聪明灵动,颇得通明禅师的器重。可是,心智刻苦禅修几年之后,居然不见长进,聪明依然,悟性无增。 心智对自己似乎也失去了信心,有一天,他独自找到通明禅师,央求师父为他指引开示。年迈的通明禅师认为自己年老体弱、来日无多,也正想开示、点化一下自己的爱徒。于是,不顾自己腿脚失健,硬撑着领心智再次行脚觅道。 当师徒二人来到一座非常狭窄的桥时,心智看师父晃晃悠悠走路的
    雨荷朵朵 12-14
  • 0
    过去,有兄弟二人,感情非常深厚。长大以后,父母先后去世,他们仍和睦地住在一起。 在一次闲谈中,他们谈到祖辈遗留的家业,都认为不应维持现状,而要谋求发展,光宗耀祖。于是,他们决定到外地经商。把一切安顿好之后,他们各自带了十斤黄金,整装出发。 一路上翻山越岭,很少遇见行人。旅途很寂寞,他们各自想着心事。行至深山僻静之处,哥哥忽然心生恶念:如果弟弟不在了,整个家业不就是我的了吗?那样不是更容易发财致富吗?
    雨荷朵朵 12-12
  • 0
    佛陀的称谓有十几种,指的是哪些呢?   释迦牟尼佛有“佛陀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具备这十种德行,就称为“世尊”,也就是世间和出世间最尊贵的人了。所以,过去的佛教都称佛为“如来”或“世尊”。   只是如此一来,称号就不统一了。因此多年前,我撰写《释迦牟尼佛传》时,就把内容当中提到的佛陀称谓统一,统称为“佛陀”。   佛陀是觉者,是自觉、觉他、觉行
  • 0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吃的好与否直接关系着一天的营养健康,关于早餐吃什么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素食者的早餐与荤餐又不相同。 素食者的早餐要营养全面,蛋、奶、蔬食、主食都不可少,把一些细粮主食替换为含有各种豆类的粗粮米饭或替换为红薯芋头等食物都是对身体有益的。不吃蛋奶素的朋友,更要注意早晨喝一杯豆浆,以含多种豆类的杂粮米饭代替白米饭。 那么早餐不应该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早餐忌喝大量冰凉的饮料
  • 1
      佛陀住世时,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即将航行寻宝,他们商议着:「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众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呢?」「大众!我认识一位受持五戒的居士,福慧兼备,又了解海性,不如就请这位贤者来担任指导,各位意下如何?」众商人赞成,事情就这样议定了。   船身破浪而行,自无量水族上方滑过。海神在水族们簇拥下,前来观察声势浩大的商队,唯有通过海
    Strick 11-4
  • 3
     在上个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一个奇怪的动作,吸引了丰子恺。   丰子恺家有个藤椅,每次来的时候李叔同都坐在上面。   然而,每一次坐上之前,李叔同都会轻轻的摇一下那个椅子。   有一天,丰子恺终于忍不住了,问这是为什么。   大师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许多小虫。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好让它们走开。”   丰子恺听了,非常震惊。
  • 1
    [cp]【常吃黑芝麻,身体会有4大惊喜!但这类人别吃,伤身!】 吃黑芝麻的好处1:补钙 很多人都知道,人体如果缺钙是很麻烦的。小孩缺钙,影响身高和体格,老年人缺钙容易骨质疏松等。 其实,补钙的食物有很多,可是很多并不知道黑芝麻的含钙量是很高的。 每百克黑芝麻中含钙接近800毫克,而每百克牛奶中钙含量才200毫克左右,由此可见,黑芝麻才是补钙佳品。 吃黑芝麻的好处2:降血压 引起人体血压高的方面有很多,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
  • 0
    禅宗六祖云:“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渡。” 我说的当依师渡,正迷的时候就要师来渡我,渡我是不是就是传点法、灌点气在我的身上?不是,是把理给你讲懂,让你从理上去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明白了以后,你就要自己渡自己,正如我之前说要洗脚一样,你要自己去洗啊,上师只是告诉你要怎么样去洗,不要栽在水里头去。所指迷时,是指不知本自具备与佛无别之实相般若。就是不晓得自己本身就具备跟佛一样的实相般若。所指悟时,了知自性与
  • 4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舍卫国中有一户富豪人家,他们都是佛陀的在家弟子。 这位富豪的女儿生得相貌庄严、端丽,最奇特的是,她一出生时身上就裹着一件雪白的柔细软毯,所以双亲特为她取名为“白净”。 随着她日渐成长,这件与生俱来的雪白软毯也随着变化而非常合身。 时光流逝,白净一天天地长大,不仅她的美丽无人能比,她典雅的气质更让许多人仰慕,舍卫国很多长者之子争相来礼聘,想要娶白净为妻。 白净的双亲也早早的请工匠
    wyx666 9-25
  • 3
      在南北相对的两座大山上,各有一个寺院。 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解、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早上,两个寺院分别派一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场去买菜。两个小和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互不服气,在市场上相遇,经常或明或暗地较劲使力,互使技巧。   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南寺院的小和尚听到他这样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买完了
  • 2
      森林中有一雀王,以慈悲心对待一切,视众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给予它们安乐与希望,无微不至地慈爱教化,当看见众生因为佛法的熏陶而得到法益时,雀王内心也感到无比的欢喜!   有一天,一只老虎虚弱地趴在地上,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原来这只老虎吃兽肉的时候,不小心把骨头刺进牙缝中,于是数天无法进食。雀王看见了这情景,感叹着说:「每一尊佛都将『吃』当作是祸害,真的一点也没错!」慈悲的雀王不忍心老虎继续受
  • 1
    [cp]海市蜃楼   从前,在沙漠中有一座美丽的“城堡”……当太阳刚出来时,可以见到城门、瞭望台、宫殿,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随着太阳渐渐升高,城堡就慢慢消失不见。往往有些人,会以为它是一个快乐的天堂,却不知道这座美丽的城堡,只是沙漠中空气形成的一个幻象,根本了不可得。   有一群从远方来的商人,无意间看到这座沙漠中的城堡,心想如果能够到那里做生意,一定能够赚钱致富。   于是,他们飞快地赶去。然而,当他们
  • 0
    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行善——做好事,乐善好施。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贪婪。
  • 0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 面对这种困境,大目犍连恳求佛陀允许他运用神通前往别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去带食物回来,但为佛陀所拒绝。尽管情况如此困难,所有的比丘并不颓丧,仍然满足于马商每天供养的少许谷物。 结夏安居结束后,佛陀等人在通知该婆罗门
  • 0
    佛陀时代,有位精进用功修道的比丘,饭后到祇树给孤独园经行完毕便诵经用功。 比丘的声音十分清扬、幽雅,尤其是诵经时的声音,更是庄严无比。这时候,天空飞来了一只鸟,这只鸟听到如此庄严的音声,感到十分地欢喜,于是就停在一棵树上,心生恭敬地聆听比丘诵经,丝毫没有注意来了一位猎人,正准备弓箭要射杀牠。 猎人一箭射来,这只鸟立即命终。由于牠在往生前,是一念专注、恭敬法喜地听着比丘诵经,所以立刻生到忉利天中,而且
  • 0
    过去,有兄弟二人,感情非常深厚。长大以后,父母先后去世,他们仍和睦地住在一起。 在一次闲谈中,他们谈到祖辈遗留的家业,都认为不应维持现状,而要谋求发展,光宗耀祖。于是,他们决定到外地经商。把一切安顿好之后,他们各自带了十斤黄金,整装出发。 一路上翻山越岭,很少遇见行人。旅途很寂寞,他们各自想着心事。行至深山僻静之处,哥哥忽然心生恶念:如果弟弟不在了,整个家业不就是我的了吗?那样不是更容易发财致富吗?
  • 1
       智者有两个徒弟。一次,他们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啊,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    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
  • 1
    拿得起,放得下 有一位青年背着一个很重的包袱来找智者,他问智者:“我是那样孤独、痛苦和无助,长期的的跋涉使我疲惫不堪,为什么还是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智者问:“你的包袱里装的什么?” 青年说:“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受伤后的哭泣、寂寞时的烦恼……” 听完后智者将青年带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智者说:“你扛着船赶路吧!” 青年很惊讶,船这么沉怎么扛得动? 智者微微一笑:“过河时船是有用的,
  • 1
    一位行人走了很多路,十分干渴,终于看见一家庄园,他急忙前去讨碗水喝。里面走出一位仆人,让他在门外等着,去拿水。行人等了很久很久,不禁心生抱怨。水终于拿来了,用大碗盛着,正想大口喝,却不料上面撒了很多米糠,而且十分烫!这位行人不禁心里愤恨,想这家主人故意折磨他,心肠真恶毒,不会得好报的。但因口渴厉害,只能忍气吞声,边吹散米糠,吹冷开水,一点点地喝。过了若干年后,这位行人又路过此庄园。意想不到的是,这
  • 2
    什么叫外道?不是佛法的真谛、不能了生脱死、在界内而生存的,不是佛家,佛家之外的道,非般若见道,乃至佛教徒没有弄懂般若,没有悟到真谛,也属于外道,是披着佛教外衣讲说佛教名词的佛教外道。包括道家,应该说都叫外道 。外就是内外,这不是骂人的,这就是说它还没有得到般 [/cp]
  • 2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面对这种困境,大目犍连恳求佛陀允许他运用神通前往别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去带食物回来,但为佛陀所拒绝。尽管情况如此困难,所有的比丘并不颓丧,仍然满足于马商每天供养的少许谷物。结夏安居结束后,佛陀等人在通知该婆罗门之
  • 0
    一位诗人,他写了不少的诗,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是,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却没有发表出来,也无人欣赏。为此,诗人很苦恼。   这天,诗人向禅师说了自己的苦恼。禅师笑了,指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诗人看了一眼说:“夜来香。”禅师说:“对,这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晚开花呢?”诗人看了看禅师,摇了摇头。   禅师笑着说:“夜晚开花,并无人注意,它开花,只为了
  • 0
    有兄弟俩,一起外出经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恶人,身上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前程灰暗,归途遥遥,兄弟俩人绝望至极。 有一个好心人就指点他俩到大佛寺去,找智禅法师寻求帮助。 他俩便来到大佛寺,跪拜在智禅法师面前,将遭遇恶人抢劫之事告诉了智禅法师。智禅法师问:“你俩一定很绝望?”他俩点了点头。智禅法师又问:“被抢劫去的钱物能自行回来吗?”他俩摇了摇头。智禅法师说:“那么你们眼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绝望,另
  • 1
      方丈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青铜所铸,形态逼真。方丈大悦,心想,若能请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因见方丈如此钟爱它,更咬定原价不放。   方丈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方丈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方丈说:“500元足矣。”众僧感叹不已:“那怎么可能!”方丈说:“天理犹存,当然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呀,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
  • 0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cp]
  • 0
    我们的肉、骨头、牙齿、须发是地大,我们的血液、精血、汗水一切水份液体之类的叫水大;我们身上所发的热能产生热量的叫火大,外界所产生的风行气坠,如出的气,运动之相一切所能起推动力的均为风大,人由地水火风组成了我们这个躯壳。除了这四大还有空大和识大,因为肉也好,骨头也好,热能也好,气也好,水份也好,都是建立在空间的,它建立了空大。识大称为心识,叫做灵知,就是指挥四大运动的一切就叫意识,称为识大。人除了六
  • 1
    金子的价值 一位智者手里举着一块金子,面对下面的听众问:“谁要?”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块金子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金子抹上一些泥巴,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金子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金子,金子已变得又脏又臭。“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是的,无论我如
  • 1
    昔有一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想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 这人入海,居然采得多宝物,变卖后骤成富翁,心里便不安分起来。归国后,遇到一位善知识(有益的朋友),闲谈中,这人自说:“我向来贫穷,这是瞒不过你的,如今得宝,发下横财,很可以享受了,不必再过从前的贫穷生活了。这种生活上的改变,一时是不大习惯的,若吾母不肯,吾想离开了她,另自分居;若吾妻不肯,吾想别娶富贵
  • 2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这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晕倒在庙门外。老和尚见了,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样吩咐端上最好的茶,准备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里嘀咕起来——上次那位达官贵人,为庙里捐了那么多的财物,自然有资格喝最好的茶,
  • 0
      修者修正,行者行为。即将自己不正之行为——在佛教中称之为凡夫行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条。要学好佛,必须修行。所以学佛就要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以世间上的一切来磨练和加强自己的修养。首先,要以四无量心、十善、六度万行三聚净戒来更正自己的行为。我们修行首先要真心为人类谋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个国家的大利益。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国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