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吧
关注: 48,611 贴子: 1,297,738

喜欢行政区划方面的朋友的最佳舞台

  • 目录:
  • 人文学科
  • 0
    众所周知,长安城曾是汉唐故都名,现西安市及石家庄市都有长安区,全国百强镇里有东莞市的长安镇还有哪个省的长安镇?本世纪初山西省曾将所有县的城关镇更名,有好几个县都将县城驻地镇更名为龙泉镇!全国各地同名的地名还有好多,有必要消除同名现象吧?何不将石家庄市长安区更名常(强、恒、敞)安区,将某些龙泉的龙更名为隆、泷等 还有鼓(顾、古、固、故)楼等
    言洪为 5-15
  • 69

    广告
    00:30
  • 487
    1刷经验专用
    法谋才 5-15
  • 7
    (1)撤销地级保山市,设立新的德宏州以及县级保山市。 (2)首府从芒市迁到保山市。
  • 4
    中国最早的镇其实是镇守地方的军队及其领导者,如北魏河朔六镇起义!唐朝时节制数州的节度使又称藩镇!此后历代官办盐铁铜等工场矿坑场所肯定也有驻军监管,所以也设镇,比如瓷都景德镇、佛山镇等其中镇的意思也是军队驻守地!至近现代,民国撤府、州改为县,将府先改为专区,后变为地区,以至现在都改称市及民族自治州!民国时将工商业比较繁容的集市及工矿区设为市及镇,直至所有原州府县驻地差不多都改成为市或镇,市、县下设区
  • 21
    贵州和广西湖南接壤,广西的边界更长,民族也相似,有云贵川,两广,湘赣鄂,但从来没说过贵州和湖南广西?
  • 0
    大家好呀,我做了一个《各省份“存在感最低”的地级行政区评选》调查问卷,不知各位吧友是否有兴趣填写呢? 链接在这里:https://www.powercx.com/r/458n2 等填写人数满25人了,我会在这里公布暂时的调查结果,之后随参与人数的增长,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当然,如果一直没几个人填就不公布了。 如果不清楚这些地级行政区具体的位置和下辖哪些县区市,想要了解以便更严谨地评选,可以在这个民政部的网站查询一下:http://xzqh.mca.gov.cn/map 我做这个
    锤头鹳 5-15
  • 32
    这三种虽然都是独立城区,有独立的交通,供水,供暖,系统,但是在行政上又属于地级市。
  • 74

    广告
    00:24
  • 74
    被浪房市跨一个外省伸着脖子管那不扯淡吗,不是贪污就是,腐败,吸血破裤子掺腿,廊坊市还是安次县廊坊村变得,安次县郎房村变廊坊市安次区,孙子上奶奶爹占儿媳,名不正言不顺,各县也跟着学胡搞
  • 3
    怀化市区原来就是芷江东部的几个乡镇,如果当年没有设立新县,那么铁路过榆树湾后,就会把芷江县城往东边迁移 怀化市改称芷江市 将芷江镇以西的地域划给新晃县,其他地域与鹤城河西经开区合并为临舞区,芷江镇更名为沅州镇,原河西经开区为临舞区的城区 撤销中方县,设立芷江市中方区,将城南街道划归中方区,撤销泸阳镇设立泸阳街道,属怀化区 设立怀化区,将鹤城区三眼桥以东到泸阳街道的区域划归怀化区
  • 47
    参照英国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狭小的英国面积在内外蒙古对比下真是小巫见大巫,假如明朝资本主义成功了,内外蒙古广大的适合养殖畜牧的土地会是明大资
  • 19
    有没有懂的给说说怎么回事?东边那一块到底是不是虎丘区的?
  • 53
    籍贯如果是涉及县的时候,简历上就会写上省名+县名,地级市都不写 而如果籍贯是涉及市辖区的时候却不写区名,而是只写省+地级市
  • 13

    广告
    00:18
  • 49
    自治州=地级市,自治州下市都是县级市,这个应该没问题,然后自治州所谓的“市区”是怎么算的?自治州貌似是没有任何市辖区的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级市 大理市是县级市。然后我地图上显示整个大理州的“市区”也是县级大理市管辖的?意思就是还是以前那套“市县同城”大理市相当于大理州的附郭县?
  • 61
    现在的地市,地区,民族州等二级行政区划和下辖县的关系,这吧里讨论的沸沸扬扬,从宪法到具体区划调整。但简单一点说,从管理学上讲,地市管理县域是合理的,因为区县数量太多,而且实际上合并极难,就造成了大部分省没有办法直管县,必须中间加一层机构,要想省直管县域,就必须大面积撤区并县,以目前的环境是不现实的。但从城市经济的角度来说,市管县是不合理的,因为市区和所辖 远郊县域本质上是两个区域,各自有各自的城市
  • 6
    地级市市区合并作为郡治 一个郡包含郡级市和县级市以及县 例如 长沙市:潭州郡 长沙市区:郡级长沙市 长沙县改成星沙县 潭州郡下辖:长沙市 星沙县 宁乡市 浏阳市
  • 462
    之前也没太注意,不想竟然如此奇葩
  • 26
    第一版:太原得到吕梁平川二县,及晋中市榆次、太谷区,祁县,平原面积得到扩张。阳泉市获得晋中山区县。涉及三个市的区划调整。 第二版:太原得到吕梁平川四县及晋中盆地区县,阳泉获得晋中东山区县,设计两个市的区划调整。
    子佩951 5-15
  • 3

    广告
    00:12
  • 160
    经常出现一条河的上下游分属不同的省,水利利用分配不均,而引起矛盾,处理起来很麻烦。为区域治理的需要,减小矛盾,本人设想以大山为界,整合各水系后,各省重划分如下 。
  • 3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两大战略背景下,行政区划是否会有系统性的改革?若是改,会怎样改呢?
  • 65
    郑州的功能区应该是全国最多了吧,功能区和行政区完全弄在一起,估计当地居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区的
  • 4
    撤鞍山方案
  • 30
    铜仁和湘西差不多却是地级市 而黔西南和怀化的汉少比例都是六四开却是自治州如果黔西南自治州可以存在,那么为什么不设立湘西南侗族苗族自治州呢?真的迷惑
  • 4
    东北第一城 东北第一大都市 东北第一市 是 沈阳市! 东北第一城 东北第一大都市 东北第一市 是 沈阳市! 东北第一城 东北第一大都市 东北第一市 是 沈阳市!
  • 100

    广告
    00:06
  • 72
    2025年5月8号至10日,为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 伏尔加格勒更名为斯大林格勒
  • 20
    了解日本行政区划的都清楚,日本分47个都道府县,除北海道外每个面积2000-15000平方千米,面积人口总体趋向于我国的小市(大县),基层是1700多个市町村,面积人口总体接近我国东部乡镇。此外日本还有20个独有的行政指令市,大概等于国内的区,行政指令市下辖的区等于国内的街道。而北海道7万平方千米则是三级制度,道-副厅-市镇,等同我国的 西部 市州(地区)-县-乡镇。即总体上日本实行的是三级和四级制度混合制,以三级为准。
  • 37
    早年我见过一些身份证上的地址写着:xx省xx县xx行政村xx村x组。我觉得这样的写法太实在了,表达也很清晰。比如,你要去朋友家,他对你说是xx村,你只能找到x村。如果这个村是好多个自然村合并的,你就得继续寻找。现在的村民形成了个习惯,称呼自己的家在xx村x组,你到地图上是找不到的。如果说是行政村后面加上自然村的名字,就非常清晰!xx村x组是统计学上的概念,方便统计,跟实际的生活没什么关系。自然村是传统居民的生活村落,是历
    dorkorea 5-13
  • 166
    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以徐州周边四十个县六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上设个小省,名为淮海省,在汪伪政府时期淮海省成为现实,不过仅仅存在几个月,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了让世界震惊的淮海战役,全歼国民党军55万余人,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奠定坚实基础,建国后又成立了一个有二十个地级市却有名无实的淮海经济区。而我设想,在淮海经济区的基础上设立淮海省。 泰安莱芜就在济南旁边,再说莱芜现在
  • 1
    苏南五市合并成三市后,面积、人口都差不多。 ----------------------------------------------------------------------- 1.南京镇江合并:面积9996平方公里,人口1267万。 2.无锡常州合并:面积9163平方公里,人口1286万。 3.苏州市(单立)面积8657平方公里,人口1295万。 ------------------------------------------------------------------------ 1.南京镇江合并后:GDP 24041亿,财政收入1945亿 2.无锡常州合并后:GDP 26777亿,财政收入1908亿 3.苏州市(单立):GDP 26727亿,财政收入2459亿
    szmblin 5-13
  • 86

    广告
    00:00
  • 47
    地市合并可以增加原地级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并且减少一套地级行政区的编制。 而地改市,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城镇往往规模有限,即使通过地改市(撤地设市)也难以增加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并且没有减少地级行政区的编制而是将地级行政区由虚转实。地级市通常会设置多个市辖区,在一些地级市市本级人口未明显超过地级市范围内其他县、县级市人口的情况下,常出现市辖区人口小于县、县级市人口的倒挂情况。而对于单区市来说,地
  • 188
    中国省级行政区是不是偏少,中美领土差不多,美有五十个州
    wang363 5-13
  • 19
    舟山群岛新区 地盘就是 舟山市,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政府与管委会并存。舟山市委书记就是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书记,一个人。下面市委副书记(市长)也是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这种情况全国没有第二个了吧?
    布达德 5-12
  • 0
    真是服了,申请复核恢复也不行,大家直接去官方网站阅读吧,其它还有很多很好的关于行政区划的论文,很多论文下面有很多参考文献,咱的行政区划改革设想要立得住,老是空口白牙拍脑袋水贴也不好,这不光会拉低咱吧的档次,也没有好的思想碰撞,擦不出火花和真知灼见。
    wang363 5-12
  • 25
    一级:国务院(10000石,金印金绶) 二级:省,直辖市(5000石,银印紫绶) 三级:州(2000石,铜印蓝绶) 四级:市,县,区(1000石,钢印绿绶) 五级:镇,乡,畿(500石,橡胶印白绶) 六级:村,邻(200石,玄铁,黄铜令牌)
  • 43

    广告
    23:54
  • 8
    为什么还是抖音上还是贴吧地区都算都不算一级政府,都算省派出机构
  • 58
    目前的形势是,民族稳定已经不再是民族问题中的主要方面,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民族细分管理上似乎比较合适。 恢复副省级行政区划,在这里指的是恢复副省级的民族自治区。西藏、新疆这类区域地域广袤,没有如此做的必要;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则可以改成广西省内的百色壮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内的银川**自治区。贵州东部、湖南西部的区域也可以设立一副省级多民族自治区。这样的设计,不仅便于管理,还可以让部分自治区行政区划
  • 10
    那临沂也能吞了日照!
  • 1
    打哪指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先射箭后画靶。 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态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往往会对此类行为感到不齿,但是我们自身也会犯同样的问题。 县改区,乡改镇,他们市好多县。 很多时候看到哪哪改成区了,全市有三个区了,就会有“三个区真厉害”“区厉害,市也厉害”之类的言论。因为传统的区是设区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化很高,人民往往认为变成区等于完成了城镇化。同样地,三个区的市不一定比两个区的市
  • 7
    副省级的伊犁州首府伊宁市,算县级市还是什么级别? 伊犁州的阿勒泰地区,算地级吗?驻地阿勒泰市算县级市吗? 为什么同样是地区的大兴安岭地区,驻地是加格达奇区?
  • 23

    广告
    23:48
  • 7
    东大当下的行政区划层级为:中央--省级政区--地级政区--县级政区--乡级政区。按照实一虚一的原则,省级和县级需要虚化,比如台湾的虚省,就是省级机关派出化;虚县犹如日本的虚郡,同时配套的是乡镇合并,规模类上世纪八十年代区公所规模(当时区长科级,乡长股级),人口4万以上为宜,一般不应少于2万,面积100-400平方公里间为宜,人口极度密集的区或情况特殊的市镇乡的面积不应小于25平方公里,人口稀少地区可以放宽至1600平方公里,人
  • 0
    最近在翻阅剑桥大学出版社发布的论文刊物中,偶然间发现一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日本学者于去年写过一篇讲述泰国地方豪强家族权力传承的文章,翻译过来名字叫做“绑定的家族纽带:权力下放、地方精英和泰国府级行政机构”。这篇文章算是较为详细的讲述了泰国当前地方豪强家族对于各地区的控制,从侧面也凸显出泰国所谓的阶级化。刚好这篇文章也涉及到前段日子Janie因意外去世的前夫家族以及pie的姑姑(也就是歌手nantida kaewbuasai)进行z
    wang363 5-12
  • 11
    市辖区:儋城区,豪门区,玉江区,铁门区,天桥区,五花区
  • 15
    法国现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方面基本特征主要秉承了中央集权的传统,然而近20多年里这种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法国是欧盟国家内少有的几个结合4级行政机构的成员国之一,这4级机构是:国家、大区、省和市镇。1982年3月2日《分权法》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大区、省和市镇。1994年以后,法国重新划为26个大区(包括海外4个大区)、100个省(包括海外4个省)和36 433个市镇。 对标如下: 1、省--大区(la région): 1955年开
  • 16
    从秦开始,县成为一个完备的层级,再往下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基本由汉唐之豪强,宋元明清之乡绅处理事物,欧美的小市镇大体也是这个自治套路。从秦到清,内地县数量一直控制在1000多个,传统汉地大概200多万平方千米,那么一个县面积往往在1000-4000平方千米,平均2000多平方千米。面积如此大家懂得都懂,一个半径30千米的圆面积就是3000平方千米。那么县的上级单位是秦汉之郡,唐宋之州,明清之府(直隶州厅),作用是什么1,分摊省级管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行政长官

目录: 人文学科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