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心相篇原文及译文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
-
1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
4阴符经讲义,黄帝阴符经讲解,阴符经释文 《黄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系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论涉哲学与军事,论涉养生要旨、气功、食疗、精神调养、房中等方面。相传此书出自黄帝,即中华始祖,在位任期最久,长达一百年。根据此说,《阴符经》被称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部分学者认为是后人伪托,有人说商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有人说是北魏的寇谦之,也有人说是唐朝的李筌
-
2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竞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
1《乾坤大略》明·王余佑 卷一、兵起先知所向(自序) 兵之未起,其说甚长,不必详也。已起矣,贵进取,贵疾速。进取则势张,疾速则机得,呼吸间耳,成败判焉K不可不知所向也。而所向又以敌之强弱为准:敌弱,或可直冲其腹;敌强,断宜旁翦其支,此定理也。 翦其支者云何?曰:避实而击虚也,乘势而趋利也。避实击虚,则敌骇不及图,如自天而下。乘势趋利,则我义声先大振,而远近向风。不观唐太宗之趋咸阳乎?进乃胜矣。不
-
4观人经 (又名《人物志》) 魏·刘邵 自序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
-
1《时运赋》 北宋宰相 吕蒙正 时也命也运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
-
0好問則裕。 自用則小。問則有得。所以足也。不問專固。所以小也。
-
0经核实吧主好好学习一世纪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丁吕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
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
0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
0●势因于敌家之功,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六韬·龙韬》作战态势因敌人行动而变化,临机应变产生于敌我对阵之间,运用奇兵和正兵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与思考。
-
0●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进攻一定取胜,就要进攻敌人不防守的地方;防守一定守住,就要在敌人不去进攻的地方防守。
-
0●先知者不可取感动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子兵法·用间篇》先知:事先了解敌人情况。取于鬼神:向鬼神了解敌情,指占筮。象于事:对事物进行类比和推测。验于度:以天象星辰运行的度数来验证事物。取于人:向人了解敌情。
-
0●凡用兵之法,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地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态。 明·《投笔肤谈》用兵的方法,敌我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进攻防守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兵力的分散与集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定,前进兵退不有固定不变的限度,行动或不行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时间,收缩或扩张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
-
0●因敌之害见我之利,因敌之利见我之害。 清·陈阶平《虎帐必知录·料敌》因:根据。敌之害:对敌有害的情况。我之利:对我有利的情况。
-
0●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六韬·龙韬·奇兵》用兵的成功与失败,都由神妙的态势造成的,得到它就昌盛,失去它就败亡。
-
0●凡与征战,必先和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 《百战奇略·间战》征战:出征作战。觇(chān):窥探。兴师:出兵。
-
0●善战者,见敌人之所长则知其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 《孙膑兵法·奇正》长:长处。短:短处。
-
0●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 《三略·上略》要:要领,要诀。察:了解、知道。
-
0●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 《三国志·魏志》评论事情估量敌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度量敌人。
-
0●善战者,求之于势。 《孙子兵法·势篇》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要寻找有利的态势。
-
0●用兵任势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用兵要根据客观形势行事。
-
0●制敌行事,必量事势。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制敌:制服敌人。事势:事态形势。
-
0●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并弱小进攻愚昧,这是用兵的良策。
-
0●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谓进攻或退却都要根据自己力量的大小而定。
-
0●知计谋则知所破,知虚实则知所击。 明·揭暄《兵经百篇·知字》知道敌人计谋就知道如何破敌,知道敌人虚实就知道如何攻击它。
-
0●战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 《尉缭子·攻权》必:一定。拔:攻克。谓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
0●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 《孙膑兵法·奇正》有形的敌人没有不可以战胜的,问题是有时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战胜它。
-
0●击其空虚,袭其懈怠。 唐·杜牧《孙子注》击其空虚:趁其空虚时攻击之。
-
0●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脆,释难而攻易。 《管子·霸言》释:避开。实:强。虚:弱。坚:强。脆:弱。
-
0●攻人者利敌寡,自守者利敌多。 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敌人少利于进攻,敌人多利于防守。
-
0●战要练,守也要练。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战:攻战。练:训练。守:防守。
-
0●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唐·李靖《李卫公问对》进攻是防守的转化,防守是进攻的策略。
-
0●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孙子兵法·形篇》不可取胜就守,可以取胜就攻,有的版本为:“不可胜,守;可胜,攻也。”今据《十一家注孙子》改。
-
0●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 宋·何去非《霍去病论》兵法虽有定论,但用兵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
-
0●战阵无常势,因敌以为形,故兵之极至于无形。 唐·李筌《太白阴经·兵形》作战布阵没有固定不变的阵势,要根据敌人情况部署自己兵力,所以用兵巧妙至极点就可以达到使敌人不能察觉的地步。
-
0●凡兵之道,曰阵、曰势、曰变、曰权。 《孙膑兵法·势备》道:方法,原则。曰:叫做,称作。阵:战斗队形。势:敌我态势。变:变通,变化。权: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