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3说人生之意义(张晚林) 张晚林 康德说:灿烂的星空是我们须要时常对之投以惊奇与敬畏的事物(另一事物为道德法则)。的确,当我仰望浩淼星空的时候,时常想:人类作为这个宇宙中的独行者,其热闹与繁华,对于这样一个森冷、冰凉、黑暗而又无限的宇宙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人类常沉迷于自己的所谓光辉历史之中,然而,这些光辉对于整个宇宙进程来说,带来了多大的意义与改变?这些问题,若统而言之,即人类存在之意义问题,
-
7关于儒学的现代转化问题 一一评现代新儒家的儒学转化观 陈 寒 鸣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170) 〔摘要〕20世纪20年代以来,儒学的现代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心智,成为学术理论界争论焦点之一。现代新儒家更对之作了多方探析,提出了他们试图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儒学转化观。 〔关键词〕儒学;传统;现代转化;现代新儒家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核心的儒学能否由传统而向现代转化?倘有此可能,将如何转
-
7文化凝聚力与“华夷变态”论略——“文化家园感”之重塑(鞠曦) 鞠曦 摘要:“华夷变态”是中国文化丧失了凝聚力产生的问题形式,以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的方法对华夷关系进行的研究,不足以从主体性上理解中国文化之凝聚力的本质性。所以,本文从哲学角度反思“华夷变态”问题,提出了主体性的“文化家园感”概念,表明凝聚力之本质乃中国文化的同化能力所塑造的“家园感”,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华夷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家园关
-
0在《礼记·礼运》里面那段著名的话: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
0在《礼记·礼运》里面那段著名的话: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
0各位网友: 陈寒鸣老师学养深厚。我所在的高校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哲学学科,如果陈老师愿意,哲学系想请陈老师加盟。我目前没有陈老师的联系方式。如果哪位网友知道,请告知,不甚感激。我的邮箱: ziqunli68@126.com
-
0《论语》“好学”解 陆信礼 发布时间: 2008-07-21 02:03 光明日报 “好学”一词素为称道人治学态度之常用语。此语于《论语》书中凡多见。对此语涵义,《论语》中曾有两处论及:其一见于《学而》篇,其中有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此处“好学”之义可括之为“志学”,即以学为目的(即敏事、慎言且就正于有道),不以学为手段(即 “求饱”与“求安”之类)。清季曾文正(国藩)公所言“
-
0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说句珍重,借这里。 总有天会去看景尧姐,绝对! 保重。
-
1《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解(苏文帅) 苏文帅 《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人之生命,自有追求,追求在于弘道于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追寻自己之梦。立志于道,“道”为人生之追求,人能弘道、求道、寻道、证道,人生数十载,皆为道来,亦为道去。所有人生之事皆有道中真理可寻,商道、兵道、学道、政道、一切与人相关切之道,为人所立,为人所志于。道之真意甚多甚
-
5论礼乐制度的实践本性(梅珍生) 梅珍生 摘要:礼的制度设计是靠人的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作为维系社会的纽带,礼的实践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作为礼仪制度的承担者,有把外在礼仪制度内化为人的德性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成就德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人的原始生命得以扬弃,文化生命得以升华。“学”与“教”是推行、灌输礼的有效机制,礼的形上本源价值与礼的繁文缛节具有不即不离的性质等方面。 关键词:先秦;礼学
-
6苏文帅:韩愈《原道》之解读 苏文帅 题注:原道的意思是探究“道”的本原。“道”本来是许多学派共同使用的范畴,本义是人走的道路,引申为规律、原理、准则、宇宙的本原等意思。春秋时子产讲“天道远、人道迩”,天道指天体运行规律,人道指做人的最高准则。儒家也讲天道、人道,老庄讲“虚无”之道,佛家讲“心悟”之道。韩愈反对佛道俩教“清静寂灭”之道,他认为道乃“相生养之道”,具有伦理关系的内容。唐代佛道二
-
7从评点“曾点气象”看朱熹论涵养与工夫(田智忠) 田智忠 [摘要] 朱熹对《论语·先进》“吾与点也”一节里所谓“曾点气象”评价有前后变化,重视讨论该问题的内在原因。正是经过对该问题的深入探讨,朱熹最终清晰地表达了他对向内的涵养“气象”的重视,但尤其重视向外的做踏实下学工夫的一贯为学与做人宗旨。 [关键词]朱熹 “曾点气象” 涵养与工夫 “曾点气象”是一个曾让朱熹极为关注的话题。《晦庵集》和《朱子语类》(以下
-
1
-
3《保训》十疑(姜广辉) 姜广辉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一批竹简文献,学者称之为“清华简”。近日“清华简”整理小组成员撰写了五篇关于“保训”篇的研究文章,分别在《光明日报》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的“国学版”上发表。“保训”篇简文图版及释文不曾披露,李学勤先生的文章提及《保训》全篇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根据几位学者的引文,我们辑出《保训》简文大致如下: 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历),恐坠宝训。
-
8秦汉间易学思想史略论(于成宝) 于成宝 研究易学首先面临一个对《易经》性质的认识问题,通过对《周易》史前学和《易经》成书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易经》的形成,一方面是筮法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周人神道设教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周人有意识的总结其人生智慧与历史经验的结晶。就筮法的因素看,《易经》的价值在于一套卦爻符号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象”与“数”的观念,在《易经》形成之后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孜孜不倦于
-
0学者的真实情怀(刘东超) ——读《传薪有斯人》 刘 东 超 学者是人类社会上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自己长期的努力获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并因此受到社会的较高尊敬,获得了较好的待遇。也正是由于长期的知识训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形成了自己群体的独特人格特征。在普通百姓眼里,这些特征是严谨、理性、平和、文雅、稳健、深邃等等。这自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具体到每个学者身上,其人格则可谓千奇万怪、
-
0学术热情和思想运动(刘东超) ——读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当我拿到岛田虔次先生《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甘万萍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一书时,颇觉欣喜、惊异和愧惭。欣喜的是,我在良莠杂陈的书店里竟然遇到了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惊异的是,日本学界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竟然达到了这样高的水准(岛田氏在出版他这部成名作时年仅32岁);愧惭的是,作为学习中国思想史专
-
0http://tieba.baidu.com/%CB%CE%B3%AF/tupian/list/%E5%AE%8B%E5%8F% 宋史卷一至卷四十七
-
0如题,有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可以去申请。
-
2魏源与镇江 陈敦平 陈寒鸣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丽,历史上曾有很多文人墨客游历此地,留下过不少优美的诗篇。这些诗篇,或则赞美镇江的山水人物,或则借景抒情,阐发诗人的壮志。千百年来,人们高咏这些诗篇,必然会激发起对镇江、对祖国的爱恋之情。本文仅向广大读者介绍我国近代一一出的爱国主义文学家、思想家魏源在镇江所写的几首诗。 魏源(1794-----1857年
-
6王艮、何心隐世俗化的儒学政治思想 陈寒鸣 王艮及其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特色,在于其以阳明心学为契机,将儒学由庙堂之学变而为民间之学、由经院之学变而为大众之学(1)。兹从政治思想史角度对王艮、何心隐的世俗化儒学思想予以论析。 一 王艮(1483—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他出生于黄海之滨一个世代灶户之家,是由经商(贩盐)致富而治学的布衣儒者。他27至37岁,自学10年,初
-
2儒教与中国社会转型 张荣明 儒学与儒教,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学术的甚至是非学术的争论。远而言之,发端于任继愈教
-
0
-
4《一代思想大师罗汝芳》序 友人罗伽禄新著《一代思想大师罗汝芳》行将问世。发来书稿,命我作序,我欣然应之。作为这部新著最早读者之一,从中颇多
-
0得知仁兄讯息,十分惊喜!久未看贴吧,今见留言,恐已错失良机。等以后机会吧。我的Email:bxg@139.com QQ:104568852
-
9荆公新学的特点及其在儒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陈 寒 鸣 所谓“荆公新学”是指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为配合其政治改革而提出的学术思想及文化教育
-
0读葛荃教授《立命与忠诚——士人政治精神的典型分析》 贾乾初 释卷中宵影不孤, 东林余烈入芳壶。 心耽君父穷私念, 性致江湖裕圣途
-
0“中庸”不易 张海燕 中庸,是传统道德的一个准则,近代以降被作为民族劣根性的集中体现而受到批判,如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0公羊漫谈 郑任钊 《公羊传》是《春秋公羊传》的简称,又称《公羊春秋》,是一部传解《春秋》的著作,与《左传》、《榖梁传》并称
-
0读陈寒鸣先生《中国理想社会探求史略》 文/张风雷 寒鸣老大哥, 国学功底厚, 探求思想史, 功德著千秋。
-
3阳明心学兴盛原因探析 陈寒鸣 明代中后叶,阳明心学兴起,并成为整个中晚明影响十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思潮。这无疑是中国思想史上的
-
1
-
4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湘妃传说之六大文献系统(张京华) 张京华 摘 要: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
-
0散曲一首:朝行西湖(林桂榛) 林桂榛 看几只水鸟晨飞,听几声冬鹊朝鸣,望一舟烟波,驻一缕悠情。湖上青山,岸头残柳,待晴日夕阳,
-
0守望期待综合创新 机缘际会共襄圣道——《传统的守望者——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刘军平著)读后(欧阳祯人) 欧阳祯人 张岱年先生是20世纪
-
8罗洪先的儒学思想及其生命精神 陈寒鸣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天津市 300170) 罗洪先是江右王门中的重要一员。洪先(1504-----1564年),字
-
1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历史与价值相融合 赵馥洁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黄帝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历史
-
0中国现在是迫切需要道德建设还是法制建设 张荣明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秩序,没有道德秩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因为,任何法律都无
-
1儒学与儒教之争辨析 张荣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儒学与儒教之争已逾20年。概括起来,主要涉及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什
-
0当代儒学发展之趋势 周桂钿 国际儒联近日举行小型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儒学发展趋势问题。 参加会议的学者首先肯定现在儒学发展
-
3朱翔非:《论语》考辨四则 朱翔非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
-
4史华慈: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 [美]B.I.史华慈著 林同奇译 关于孔子的宗教(或者说孔子根本就没有宗教)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许
-
1汤一介:儒学何用? 深圳商报记者王光明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昨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开讲,提出“复兴儒学必须有问题意识”
-
2《孝经》因缘断片 贾乾初 一 二十多年以前,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内容是描写近代沿海被洋人和汉奸诱骗、拐卖去美洲做苦工的中
-
0《易经》如何看待自由主义 作者:太极拳 自由主义将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社会只不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而社会主义认为集体高于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