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 131,597 贴子: 3,452,219

闪击战之父装甲兵之魂

  • 目录:
  • 历史人物
  • 236
    这一次巴对印0:6或者0:3的压倒性胜利空战结果,既是系统之间较量,也是单一武器较量的结果。 单一武器较量, Zdk3预警机性能强于A50Ehi, 战斗机, J10CeBvr能力强于阿三的阵风,幻影2000,苏30Mki,米格29Upg。 中距弹, Pl15E性能强于米卡,R77, 系统的较量, 由Zdk3,预警平台,J10Ce,小龙3等空战平台,Pl15为代表的先进中距弹,通过数据链联系和交换空情,甚至预警机超越空战平台直接中继制导中距弹,构成完整顺畅的空战系统,再加上电战系统。 完爆
  • 62
    感觉法国和俄国压力都很大啊,rn也多了地中海要应付
    乐观的Dim 06:40
  • 51

    广告
    07:04
  • 20
    财联社5月9日电,印度军方当地时间9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当地时间8日晚至9日凌晨,巴基斯坦武装部队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了多次袭击,印度军方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予以了有效击退。巴基斯坦方面对此暂无回应。 当地时间5月9日,总台记者获悉,巴基斯坦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称,巴基斯坦军队目前已摧毁77架印度无人机。 安全部门消息人士透露,截至5月8日晚,巴基斯坦军队已击落29架印度无人机;从昨晚到今天(9日)
  • 2
    缺乏基本地理常识,嘴巴大,尽是吹牛比战略,懒得回复这睿智,大吧说我人参攻击了,好吧换个词
    呆蛙激了 06:31
  • 30
    开此篇前希望某些赢赢赢 读者先去 做三件事 :不要一说战略惨败就一个个高潮的不行。 一.了解《印度河河水协议》及其附属的地理知识...........我不想帖子下出来一堆东大可以在青藏高原建的睿智。 二. 以巴冲突还没结束吧,可以去看看西方是多么无下限和伪善。如果你还有兴趣对卢旺达大XX深入了解,绝对会整个人被西方那虚伪的普世观念下的拉偏架震碎。 三.去了解下真实的印度人,印度人虽然分高低种性 但共同点就是都特别残忍,比较重口味B
  • 34
    搞好米格19改型,吃透米格21,完成国产化,完成J8和J12的研制、应该就是极限了。 一些网友的设想,研制全新气动布局战机不现实,根本就实现不了。
  • 0
    九十年代以及之前,中国芯片非常落后,民用落后,军用落后。海湾战争后,中国下决心投资,908,909等芯片工程,耗费巨资,技术还是落后, 效益差,亏损严重。九十年代中国导弹,战机的雷达航电,只相当于六十年代的美国。 2003年,中芯国际是台商张汝京创办,技术人才主要来源于台湾,后来股权转让给大陆,对中国的芯片,电子产业帮助很大,对经济,军事帮助很大。战斗机雷达航电轻易压制了法国阵风。民用芯片一般是不能军用的。
  • 60

    广告
    06:58
  • 215
    按印巴空军的训练水平和体系建设6:0这个结果是定局(哪怕双方装备互换老巴一样吊打老印),意外的是这次老巴全面起用中系体系原来老巴明星武器f16及其配套西方体系完全被弃用! 表面上看巴是6:0胜利,实际上无非是惨败中的惨胜——未开战就损失了近一半的空中力量(全套西方体系无法使用)所以老巴空军表现的及其克制!这次冲突老巴按以前一样放开了打能打10:0以上,甚至极端点可以敲掉印度预警机(老印预警机开着应答机敢信)。 印
  • 77
    @flagfw1 帖子一直被吞 你可以笑话三哥各种迷惑操作,但是不要小看婆罗门的智力,阿三精着呢,用自己的血和巴基斯坦大,消耗东大的武器库存,明显你想多了......
    盐冬瓜 04:04
  • 34
    阵风卖的不错,似乎给人以成功机型的感觉,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一贯的高卢过度营销的结果。 看看最近采购阵风的国家的价格就知道了,他们采购阵风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阵风不论是从性能还是从性价比来说,都是三代半战机中的垫底货色,也算是法国战机研制历史上最失败的机型了。 先说说阵风的性能为何说失败?首先就是那个小机头。机头雷达孔径竟然只有550! 这个机头雷达直径有多小,对比一下所有的三代机和三代半机的机头雷达天
  • 42
    为了那三十来架舰载机把空军体系推倒重来,而不是在幻影2000上继续发展,完全是画蛇添足
    hel_zh 02:03
  • 94

    广告
    06:52
  • 45
    武庙十哲应当是超一流神将,超一流神将顾名思义,就是超过一流名将,通过碾压同时代一流名将,打出史诗大捷或者灭国之功,达到神将级别。 主祀是谁我想不出来。 配祀我认为应当是伍子胥和铁木真,分别代表汉人和少民。汉人兵家始祖是孙子,但这里我就把伍子胥+孙子合二为一了。 伍子胥/孙子:理论上可能是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中华兵法最有影响力的的开创者。实战中五战入郢,一战灭越,有史诗大捷和准灭国之功。 铁木真:横扫欧亚大
    zhugejkl 5-9
  • 29
    卫国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俄罗斯官方认为租借法案那就是有作用但不大,所以苏联没死,但是俄罗斯还是在跟西方争夺话语权
  • 2
    45度射程最大是一个理论值,不同的火炮又不同区别,像是巴黎大炮这类突破平流层的火炮最大射程是55度。因此日军火炮43度仰角估计就能达到最大射程
    thegoyu 5-9
  • 79
    毛子的zis-3性能和倭国的90野相当,重量却足足比后者轻500kg,毛子的D1 152榴比倭国引以为傲的96式152榴轻了500kg的同时射程还略远。 至于毛子的ml20在二战一众150mm级榴弹炮面前更是冠绝群雄,同时还能大批量生产。
  • 19
    看他今天的发言。 一定是类似 小男孩那种 可以让一个国家光速投降的超级武器。私下里给他认个错还来得及嘛
  • 50

    广告
    06:46
  • 61
    现在比较常见的说法是:果🍎脯在50年代才装备加兰德步枪。然而实际上四十年代就已经有装备了,但是数量极少导致出镜率太低了。
    第5军55 5-9
  • 24
    “科涅夫又夺取了一批工业基地。希特勒获悉,落入俄国人之手的西里西亚工厂几乎完好无损,正为苏军扩大着军火储备。事实也的确如此。跟随科涅夫部队的一个苏联作家看到,西里西亚工厂里的机器几乎没有停转,很快又冒出棕褐色的浓烟,为苏军下的订单服务。新委派的俄国厂长告诉他,德国人干活不错,不需要催促也不需要劝说,只要给钱就行。” 柏林战役前,德国还没战败,德国苏占区的工厂和德国工人,就已经在为苏联生产军火了。 有
  • 6
    才发现f15单座型和双座型的座舱尺寸大小差不多,单座型后面也预留了空间可以改装加一个座位,这是为啥,单座型的这样做不是额外增加了死重和浪费了空间么??
  • 66
    中央集团军群 直辖:第102后方地域司令部,第2集团军司令部 下辖 第2装甲集群 第24摩托化军:第1骑兵师,第4装甲师,第3装甲师,第10摩托化师 第47摩托化军:第18装甲师,第17装甲师 第46摩托化军:党卫军帝国师,第10装甲师,大德意志团(旅级部队) 第4集团军 直辖:第286警卫师,第255步兵师,第267步兵师,第293步兵师 第12军:第34步兵师,第29摩托化师,第31步兵师 第43军:第131步兵师,第134步兵师,第252步兵师 第9军:第292步兵师,第17步兵师,第137步兵师,第
  • 32

    广告
    06:40
  • 67
    就是几十公里远就知道自己锁定的是什么目标,完全不需要等查看残骸才知道打下来了什么。巴空军对印度的几款飞机的雷达反射特征非常了解,而雷达也有足够的分辨能力,这可比雷达探测距离这种参数厉害多了。
    王颛 5-9
  • 3
    我认为太多了,搞一个就可以了,就是把歼8改成小F15(两侧进气,截短机身,中斜角三角翼)。 其它的不用研制新机,就是老机改进,比如我之前说的对双发歼12不断改进就可以了https://tieba.baidu.com/p/9434726966。 原因很简单,穷,没必要把摊子铺的太大。研制一款新机就得多方面开发其作用,而不是单一用途。 新歼8II(小F15)是作为主力战斗机,满足截击和格斗需求。沈飞只要完成飞机设计就可以了,航电和导弹得找别的渠道去解决,发动机可以用涡喷1
  • 19
    我觉得在上M1基础上,进行缩水和减配比另起炉灶合适
    王颛 5-9
  • 0
    如果得基于可能实现的基础上,不可能实现的基础上,如果不了 例如架空红毛在巴巴罗萨前解决Kv可靠性并且产能拉满的架空就是如此。 Kv系列坦克超重,发动机超频,变速箱超负荷,扭杆悬挂超载……,全都超越了红毛的技术基础,怎么实现这个如果? 因为在39-40年,红毛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甚至悬挂技术,都不足以支持这个如果的技术架空,红毛的坦克工业发展也不支持这个如果的产量架空。 比如有人架空,德三库尔斯克前解决了黑豹
  • 62
    众所周知的原因,63年9月之后不可能再从红毛引进武器了,但是60-63年,还是有一定的可操作空间的。 尤其是,这段时间是红毛武器发生质的飞跃的时期,所以在这段时间引进是很关键的时期,会直接影响之后20年的武器研制。 即使因为时间仓促,只引进样品,无法引进技术资料,也能够通过借鉴,让武器研制少走不少弯路。
  • 3

    广告
    06:34
  • 84
    作者声明:很多资料甚至思路都来源于deepseek,无法排除相关数据系deepseek自己瞎编的可能性。 …………………………………………… 背景:明末清初的架空近代塞力斯(不要去硬套明清),领土是乾隆巅峰领土,要搞马政,目标是建设适合本土的马政,改变20世纪中国无好马尤其是炮兵挽马的情况。 …………………………………………… 目标:重挽马+中挽马+东南亚轻挽马+乘骑马 1. 800-1000公斤级重挽马,通过引入欧洲重挽马,培养出类似夏尔马这
  • 90
    37年之前,kmt手里应该有三台2000吨级水压机 一台在上海,清末江南制造局购入,民国时归上海兵工厂所有,该厂能生产克虏伯75山炮炮管。(至1928年生产494门) 一台在山西,阎锡山的壬申宾工厂购入,该厂缺乏配套设施和材料供应,47年才实现自造晋造36式75山炮炮管。 汉阳应该也有一台,汉阳铁厂购入的水压机吨位不详,但汉阳曾经生产大正6年式75山炮炮管。所以这里设定汉阳水压机也是2000吨级。 历史上沪 汉阳的水压机都在抗日期间运往重庆,最
  • 83
    看到晓攻提出的三代轻型战机,又想起之前提到过无数次的1978-1995年各种决策导致的缺陷: 1、研制歼-7III,耗费了3.6亿元研制费和十年时间; 2、研制歼-8II,80年代耗费了4.5亿国内研制费和2亿美元国外研制费,得到的还是浑身都是问题的缺陷平台; 3、研制歼-8III,90年代耗费了10亿多元研制费,最终失败; 4、研制轰-7,几上几下,拖的时间过长(80年代耽搁3年,90年代耽搁3-5年,进入21世纪又耽搁3、5年); 5、继续改进强-5,明明-没前途的平台却一直
  • 180
    60-70年代,本国歼击机用Wp6动力更靠谱。因为Wp7性能稳定下来,得到80年代。 但是用Wp6动力,无需新研制歼击机,用J6改进就行了。 米格19实际上非常有发展潜力,最初型号受限制,是因为直接沿用了米格15/17的亚音速进气道和厚翼型。 后来改进的Sm12,仅仅使用了米格21的进气道和机头设计,就把速度提高到了M1.8,足够二代机空战使用了 但这并不是米格19的改进极限。 第一、航发,Sm12仅仅使用了加力推力3800Kg的R3-26,而红毛Rd9系列推力最大的Rd9Bf2,达
  • 93

    广告
    06:28
  • 50
    这里是续上一次的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9417850732 继续讨论歼6下一代格斗机的发展 在推演双发涡喷6的技术路线前,我先要说明一下为啥不能用歼6来进行改进来得到这样一款歼6下一代格斗战斗机。我们先来看一下歼6的原型米格19是什么情况。 尽管米格19的机翼加大了后掠角,但是为了防止机翼翻转,机翼厚度是相当厚的,这个造成阻力很大,主要阻力并不是来源于机头唇部。歼6/米格19那样60度的大斜角后掠翼不如歼12那样的中斜度后掠翼有利于跨音
  • 37
    拿破仑法国折腾全欧洲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打服了。而普鲁士即将崛起,有一统德意志称霸欧洲之势。列强为何不联手打压,反而在维也纳和会上把莱茵地区划给普鲁士?
  • 15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1.美国 2.德国 3.英国 4.法国 5.日本 6.沙俄 7.中国 8.奥匈 9.奥斯曼 10.意大利
  • 30
    两次世界大战除了苏俄,实际上损失最惨就是中欧核心区,就是德奥,还有罗马尼亚巴尔干腹地,假设德奥没有瓦解,佩内明德这些科技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吗?前提是德国不发动罪恶的二战,把科技用于造福人类。德奥不一定合并,但可以一体化,比如德国马克一比一兑换奥匈帝国货币,再联合奥斯曼帝国,打通bb就是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交通,整合意大利法国,出北非 ,这样的欧洲更合理吧? 如果没有二战那种惊人的损失,尤其是后来苏联不解体
  • 91
    这是本国空中武器第一次有含金量的实战吧?
  • 28
    现代空战,哪怕是轻型机的枭龙block3,据说都能同时跟踪15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4个,歼10CE等中型机多目标攻击能力会更强,歼10ce能同时跟踪50个,并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 那么数量优势还能继续体现出来吗?比如三哥出动2-3倍于小巴的飞机进行进攻,小巴的战斗机在预警机与地面雷达支援下,理论上应该能锁定攻击全部的三哥战机,超远距离就能完成对多数敌人的第一轮打击,这种情况下数量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 理论上看好像数量优势不大,实际
  • 82

    广告
    06:22
  • 195
    对于德国的远程重型轰炸机,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德国需不需要发展远程重型轰炸机? 我的观点是,不能一概而论,笼统的说需要还是不需要,这需要分阶段来看, 在德国的重整军备阶段(1935-1939年),德国确实是不需要发展远程重型轰炸机,理由如下,首先当时德国的资源有限,时间紧张,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时间建设战略空军。其次陆地上的一些一系列敌对国家形成了对德国的军事包围圈,法国、比利时、捷克、波兰等国作为德国路上
  • 8
    如西北军,军队人事权,军费,武器弹药。
  • 18
    爆反的好处多多我们都知道的,但是西方坦克的复合装甲相比较苏式爆反有哪些优势呢??否则的话放着那么好的爆反不用不是傻么(虽然后期也能披挂,但是原始设计没有爆反,特别是高级的重爆反)
  • 96
    经接收调查,兵工署认为工厂生产设备虽新,但多为特种加工设备,普通机床数量不足,无法构成完整生产线,且原料极度依赖德国。 此外,兵工署认为工厂所产FK16型75毫米野战炮和LeFH16型105毫米榴弹炮性能落伍,过于笨重,不适合缺少强健马匹和汽车的部队使用。 几经考虑,兵工署令工厂从德国增购设备和原料,转产部队急需的小口径炮弹和苏罗通37毫米反坦克炮。。。。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2

会员: 装甲精英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