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79我想我每天来签到,每天来念佛号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 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
13
-
54浅论色与空 人们都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底什么意思呢?有些人只是卖弄一下自己的知识。但是你光有知识是不够的,你还得有“转识成智”的实力。转识成智,也可说成“化识成智”,是从佛教的唯识宗来,它可以把色与空的界限分出来。其实色和空都是七识上两种境界反映出的现象,当你的七识境界中有色时,说明你第七识里资粮道中的识性量充足,当七识境界里有空时,说明你第七识里资粮道中的识性量缺伐,
-
7
-
3
-
1
-
210756本人是一位出家比丘尼师父,由于我住的茅棚面临拆迁,所以目前想在陕西找一个寺庙接管,请个位居士大德告诉我哪里有这样的寺庙143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613很多人不理解“出家”,在中国人固有的概念中,似乎总是把“出家”当成一种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出家”非但不是消极的行为,相反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是在选择一种上进的人生。 我们都以为家是温暖的,家是和乐的,家是安全的,家是珍贵的。殊不知:家给人间带来多少恩爱情仇、怨恼是非;家,让多少热血男儿深陷温柔、丧失大志;家,羁縻了多少豪情青年,使他们壮志难酬,一辈子蜗居斗室、坐井观1103602不要评价出家人, 就算是一片袈裟, 鬼神看见都能得到利益! 这个师父好, 那个师父不好。 哪个师父都好, 只要他披上袈裟, 他是佛弟子, 我都赞叹他, 把他当贤人看, 当圣人看。 至于他个人的因果, 他自己会承担的, 跟我毫无关系, 我不会替他背因果。 《十轮经》是专讲这种情形, 佛的(出家)弟子 不论破戒犯戒到什么程度, 都不许国王制裁,这是佛说的。 就是一片袈裟, 鬼神见着也能得到利益。 人糊涂,不知道利害关系, 只知道1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通过羯磨法得这个戒体,你本能烦恼的冲动,就容易犯那种错误。 你受了戒,就有一种力量在阻断它,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比如你受了菩萨戒,说明你曾经有过暂时的发菩提心,就是你有跟大乘佛法成佛结上那个因缘。 你的心态已经跟一般不发心的人不一样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纵然你烦恼重,破了戒下地狱,但是你受菩萨戒的那种余分还能发挥47113022修行若不修到心上,不叫修行。修心若不放下万念,枉为修行。 ———修行不修心,枉修瞎练。 ———修心不放下,不如不修? “索达吉堪布”的格言“闭目打坐不一定是修行人,讲经说法也不一定是修行人,一切外在行为都不能说明是修行人,只有随时随地观察自心,努力对治恶念、培养善念,哪怕这种善念不被任何人知道,比如内心默默地发愿利益众生,或者别人快乐时自己生欢喜心,别人痛苦时自己生悲悯心,这样的修心者才是真正的修行人50阿弥陀佛?本人现在看了一段话提,是讲了一段连他自己听起来都糊涂的话,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什么“色与空”或“空与不空”…? 本人的认为,佛法是让众生实做,实践,实修和实验后,才能显现出“色与空”和“空与不空”的价值?既然你不能明确的讲出来,说明自己体会体悟的不够? 其实“空与不空”的含义都在“善恶”中,若一个人能把善与恶分清,那他自己也就知道“色与空”和“空与不空”的道理了?因为佛法讲的就是善恶,而佛70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太太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来他娶妻了,继母对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继母理论,都是太太把他劝下来。 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留下的有地、有银两,结果继母把最差的田给他,自己跟弟弟留好的田地,还把不少钱都私吞了。吴子恬真的受不了了,要去找继母,又被太太拦下来。 首先要学吃亏5997故事丨扫地的功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碉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长者都会来到碉洹精舍,顶礼佛陀后,便用心地打扫精舍各个角落。 有一次,长者因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法到精舍。世尊经行时,看到地面脏乱,便心想:‘要如何才能让帝释天主从香醉山持扫帚来呢?’诸佛有一常法,如果佛起心动念,即使是蚁子都能了知佛意;但是,如果佛起的是出世心念,即使是声闻、独觉圣者也难可测知。因此,帝释天得知佛的心意,便想:‘世11去我执,从粗衣淡饭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别。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修行要能耐劳苦,粗衣淡饭。 现在这花花世界,每样都很方便,有些东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脚走路,都很方便。但我们出家人修行应该观想:依照祖师们的修行遗轨来修行,才能了我们的生死路。 我们今天不是为享受来出家,是要修衣、食、住……的淡泊,宁可被社会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会人,如果被社会人看得起,就有爱别离苦,又成生死轮回。被社会人看不起1012如何修正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能使自己心灵深处得到净化和清理,使自己身心健康,生活在快乐之中,还能给众生做出好的榜样利国利民,利人利己,要有实做实行的精神,才能真正的利益自己利益他人。佛法讲回光返照,是照自己的毛病和不足,并不是找别人的不是和毛病。 当你背后说别人时,就给别人消业了,你自己增加罪了,这是吃亏的买卖,千万做不得。举头三尺有神灵,我们每做的一件事乃至一言一行,不但诸佛81363915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得失平常心,全在一念间,“得勿喜,失勿悲”,靠的是用一个好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与纠葛。不为一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闷闷不乐。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就不会有时时刻刻的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