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聚佛门吧
关注: 1,388 贴子: 61,992

佛法不渡无缘人,佛门只迎有缘人。

  • 目录:
  • 个人贴吧
  • 0
      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藏传佛教是正统佛教吗?〉   上一集已经说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谓的菩提心,以及前二集密教所谓六大当中的识大,具有了别性,都是指同一个心,那就是能观的意识心,祂是被生的法,也是生灭的法,并不是一切有情恒常不断的真心。接下来这一集将谈的是,《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三句当中的第二句:悲为根本。   《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将真心所生的万象、将诸佛及法界不可思议境界等,以曼
    浅月深雪 00:49
  • 0
      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藏传佛教是正统佛教吗?”   前一集已说明,密教行者误解大乘经典的开示,认为识大有了别性。也就是他们所认知的真心,能分别种种法,所以才要保持这个真心时时觉醒着,可以作种种分别,因此落入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意识心当中,以此证涅槃、入涅槃乃至成佛。然而这样的说法,与 释迦世尊的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的说法,完全背道而驰;导致密教行者修行的方法完全走错了,落入常见外道
    浅月深雪 10-19
  • 8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
    浅月深雪 10-18
  • 0
      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禅宗是什么?要如何修?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中,有一集节目探讨了〈禅定与静虑之异同〉,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精地去思惟如
    浅月深雪 10-12
  • 0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地狱门前僧道多”是真的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佛教以及道教当中的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容易造作地狱业,所以地狱门前的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多。像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有必要来加以说明清楚,以免自己妄造恶业而不知。不过在讲解之前,我们先要解说什么是地狱,地狱有哪些,是因为犯了什么样的业而会在地狱受报。在了知了之后,再来解释“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到底正不正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
    浅月深雪 10-12
  • 0
      今天的所要讲的题目是:怎样辨别佛经的真伪?   在辨明佛经的真伪之前,我们先要了解 佛在经典所说的真实意涵是什么;了解之后,才有办法判别佛经是真是假。在《妙法莲华经》卷一,佛曾经开示说: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 佛的知见,就是 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
    浅月深雪 10-10
  • 1
      今天我们要谈的题目是: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以及六道轮回,可以说是世间、出世间圣者所共同观察到的真相。而所谓的三乘佛法,是诸佛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实证了四种涅槃,究竟解决了六道轮回等问题之后,以自身的体证经历来教导有情众生,如何经由闻、思、修、证的过程,也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超出六凡法界,而逐步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以及佛陀等四圣法界。   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
    浅月深雪 10-10
  • 0
    https://mp.weixin.qq.com/s/gsN1_C705lxEc0R9luPE4Q
  • 0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何谓一心不乱?   “一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本来就常被使用,像说万众一心、上下一心以及团结一心,都是在说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的完成一项艰钜的任务。那如果说是各怀一心呢?那就各自怀着不同的想法,不能够同心齐心,那就会像《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另外说到个人呢,则有一心一意,就是全心全意、心意专一的意思;
  • 3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对神通异能的看法。   佛教对于神通是承认它的存在,所以佛法中有所谓的“五通”之说,乃至有“六通”之说。也就是说一般的外道,他们可以修成五通,也就是所谓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还有神足通;可是他们不能修成六通,也就是所谓的“漏尽通”。所以,漏尽通是佛教有别于其他世俗神通之处的地方。那什么叫作漏尽通呢?漏尽通就是对于烦恼漏尽能够通达,所以他能够把烦恼的现行可
  • 0
    人的性格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你们记住师父告诉你们的话,当你们在播种行为的时候,你们收获的是习惯;你们播种了习惯之后,你们收获的是性格;当你们播种了性格的时候,你们收获的就是命运。所以,一个人要理解,不好的无明习惯会造成你一生的坎坷。师父告诉大家,中国传统文化早就讲过积行成习,行为累积成为习惯,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些都说明了性格的重要,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人的命
    朝阳667 10-6
  • 1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问题是:佛教徒的饮食观。也就是说,成为一个佛教徒,如何来观察饮食这件事情,对饮食的观念是如何?   事实上,在佛教里面,如果大家有去一些寺院参观的话,就可以发现,佛教吃饭的地方就叫作五观堂。这个五观堂所说的就是说,当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观察。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的一个内容,他的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
  • 1
      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佛教崇拜鬼神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鬼神在法界当中是属于哪个阶位。法界总共有十种: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傍生、鬼道、地狱,也就是说法界总共有这十种。那前面四种,佛、菩萨、声闻、缘觉,是学佛人得到果证,而归到这四个阶位里面;那其他呢,天、人、阿修罗、傍生、鬼、地狱,统统是六道轮回,他是属于凡夫的部分。也就是说,天将来可能当人,当鬼或者下地狱,那地狱的众生呢,
  • 1
    不邪淫。除了正式夫妻外,在外面的男女之事就叫 邪淫。很多男女之间的欲情,叫贞良守礼。现在的夫妻经 常不遵守这些规则,这也叫淫乱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完 全做到也很不容易,所以最好要遵守。 ——《师父谈“五戒十善”》
  • 0
      今天要跟大家来谈一谈说:佛教相信阎罗王吗?   个人觉得说,不应当在相信与不相信上面来讨论。这就好像说,有一类的众生多半不信地狱的存在,因为不相信地狱的缘故,所以往往敢于恣意妄为,因此而就造作很多的恶业,舍报之后当堕地狱。乃至会有假名善知识暗示说:“哎呀,地狱其实是圣人施教的方便,并没有地狱。”不是不相信有没有地狱,就因此就没有地狱;这就好像说,在几十年前,大家也都不相信说人类可以登陆月球,不
  • 0
    各位吧友好,想带人入门修,想修的可以找我
    观行愿 9-28
  • 0
      今天谈的主题是:长生不老药如来藏。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了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不了
  • 0
    外道教的上帝,只是诸天的天主。并不是造物主。
  • 0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0
    佛陀为教化众生,示现因果报应。
  • 0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0
    造像功德殊胜。
  • 2
      我们今天要讲的子题是“作人为何要学佛?”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并不是很了解学佛的目的,即使你跟他说“学佛将来可以成佛”,他对于这个,还是茫然而毫无所悉。对于说有一个第一义谛,或是说如来藏真心可以追寻,那就是本来真正的自己,他听了更是无法理解。   然而在这世间上,作人还是免不了有很多的生死的痛苦;这些痛苦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忧愁烦恼,甚至很多人都因此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在看待生死的烦恼的同时,你想,
  • 1
      我们今天要讲的子题是:佛教天堂与耶稣教天堂的差异。   世间人知道说有个极乐世界,当他的亲友遭遇到不幸的时候,有的人因为这个传统文化,他们就在这地方,就设立了一些画像;然后希望借着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能够接引他这位过世的亲友,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然而究竟理来说,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天堂,因为天堂是泛指于天界的。不过虽然如此,但一般的人并不了解,所以先在此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那耶稣
  • 0
    在末法时期,灾难频生更应断烦恼。 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没有尽头的,只要是人,就永远有烦恼。学佛的人一定要断掉烦恼。断了烦恼后可以修学戒定慧。断烦恼是戒定慧的基础。烦恼是庸人自扰,学佛就是要学智慧。白3-8
    朝阳667 9-22
  • 0
    经常贪睡、昏睡的人不是很好的修行的人。真正修行的人睡觉不能超过 8 小时,庙里的和尚基本上不能超过 6 小时。人的智慧会在睡眠中逐渐地消磨掉。经常昏睡的人是没有智慧的。胖人也是比较没有智慧的。人间的“精”是没有用的。三昧是修心修行的枢纽。白3-8
    朝阳667 9-22
  • 5
      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弘法多年以来,看到许多初机学佛人,由于对佛门中的事相不了解,心里有疑问,常常担心会触犯禁忌而遭来噩运,所以对学佛这一件事往往裹足不前。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蒐集了许多您可能产生的疑问,将以问答的方式来呈现,希望帮助您早日消除学佛的障碍和罣碍。现在我们就开始来解说这些问题。   问题一、请问家里香炉中的香棒是否每天应该要清理呢?   我们的回答是:民间通
  • 1
      今天所说的题目就是“四大皆空怎么说?”也就是什么是四大皆空?   在2012年的4月21号,马来西亚《光华日报》上面登着一则消息,标题下的是:〈家财万贯却四大皆空,苦行僧是巨富阿南达继承人!〉内容是说,马来西亚的第二富豪阿南达?克里斯南,他唯一的儿子不愿意继承家业,却选择了四大皆空,跑到了泰国去出家。内文提到说,这个富豪的独子从英国留学回来以后,也当了多年的新闻从业员。他自己说:“我在20多岁那一年,选择
  • 1
      今天来跟各位谈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哪里?   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想要请大家先一起来思考一个相关的问题:在家学佛容易?或者是出家学佛容易?所以理当先要来思考一下,在家与出家的真实义。可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人以已经出家的身分,或者是说以世俗上表相的在家与出家来讨论。可是,今天我们希望说,纯粹依佛法上的义理,乃至可以兼顾表相上的摄受众生,以及住持佛法的角度上,来作说明跟讨论。
  • 0
    杀生影响健康的原理 大家知道,当一个动物要被杀之前,它会产生一种瞋恨心,这种 瞋恨心,就像人在打仗的时候一样,他看见自己的同胞、战友被打 死的时候,他会发出一种很强的愿力,就是报复心,这会在身体中 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和毒素。所以,当你杀牛的 时候,杀猪的时候,动物都会产生一些毒素出来。 所以,为什么会有疯牛症,为什么会有很多动 物的怪病,如“口蹄疫”,让人吃了动物肉之后, 就会生不明不白的病。因为那个动
    朝阳667 9-19
  • 1
      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佛教对于抽烟、喝酒、赌博的看法如何?   首先我们来谈抽烟的部分,抽烟这一部分,我们从社会的观感、健康、戒律还有修行来作说明。   首先谈到社会的观感这一部分,其实抽烟对于大众来看,它会令大众觉得不舒服。从一个不抽烟的人的感觉来看,香烟所产生的烟,跟烧其它东西所产生的烟,闻起来其实差异不大;对于一个不会抽烟的人,他闻到香烟的烟,其实他是不会觉得它是香的,他只会觉得他所呼吸到的
  • 1
      今天要来跟大家谈一谈:学佛者如何课诵?   首先要说明说,今天题目是“学佛者如何课诵?”当然学佛者就有包括所谓的在家跟出家的不同外相。但是,真正的学佛不只是在家人的权利,更应该是出家人的义务;因为这样才能够上承佛道、下化众生,而不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上求佛道”这样罢了。“课诵”这个名词,应该是时代变迁之后而有的。因为在佛世之时,一般而言,都是听 佛或者是上座说法之后,得空闲处而自己去观察、思量法
  • 0
    每一个人的良心,是每一个人自己最公正的审判官,因为良心是很公正的,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的良心。你可以跟别人说,我没有做,我没有说,我没有什么什么的,但是你骗得了自己的良心吗?所以当一个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表情都会出来,要记住一个人的良心是最公正的。bh2-46
    朝阳667 9-17
  • 0
    人在享福的时候就是在享用自己的福分。一旦福分用完了而这期间又没有吃苦、行善,还造了业,接下来就是倒霉和灾难。要记住,吃苦实际上是在转你的心。人只有吃苦了才会想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会想到去求菩萨保佑。bh3-2
    朝阳667 9-16
  • 1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佛教对灵媒的看法是如何呢?   佛教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当作是有自性佛,每一位众生都可以成就佛果的,所以灵媒也是如此,灵媒一样是没有度到佛果的,这些一切有情当然要加以摄受。而这个题目的另外一层含意是:我们对于灵媒所拥有的能力应该是如何相处?   世间人许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是不是可以持续,或是不要被剥夺,不要被损害,因此他透过许许多多的途径。因为有些利益是超
  • 11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唯识就是唯心吗?   这个问题应该说有两个面向的问题存在:第一个就是说佛教中常说的“万法唯识”与“三界唯心”是同还是异呢?这两个的关系是怎么样呢?其二就是佛教中的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呢?有这两个面向的问题。因为要探讨这第二个面向的问题,就是说唯识跟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还是异,我们就必须要先了解佛教所说唯识的真实意涵是什么,因此还是得要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 1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佛教重视神通吗?   我们常会在经典中看到,佛菩萨为了摄受教化众生,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当中,这样子记载,说: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
  • 1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要来跟大家谈谈: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很多佛法中的名相,被一般人所引用,已经产生跟佛法中原有的义理是不相同的意思。譬如说,现在有所谓的在劫难逃,其中的“劫”字已经跟佛法中原有的“劫”的意涵,已经有一些出入了。或者是说,很多世间法的名相也被学人所引用,而产生了与佛法有关的意涵,譬如说“红尘”、“异教徒”等等。那么这一种在文化演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本来就
  • 1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议题内涵是:如何才是“广结善缘”?   如何才是广结善缘?我们知道,广结善缘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如何才是广结善缘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先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所谓的缘有哪些?如何才是善缘呢?那广结善缘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来讨论:如何才是广结善缘?   我们先来研究所谓的缘有哪些。要如何了解这些缘呢?我们先举一段 世尊的圣教。世尊在《阿含经》
  • 2
    燕赵有男,年而立,性醇厚,心怀赤诚。习中医,雅好经典,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皆有涉猎。尤痴迷于古风之韵愿寻一女子,能与吾共赏明月之诗,同吟窈窕之章;可伴吾品茗论道,研习书画;能携手漫步于古迹之间,感悟岁月之沉淀。不求倾国倾城之貌,但求慧心兰质,以传千古之雅情。翘首以盼,静待佳缘之至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