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带娃的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摸索着前进。以前我觉得我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别的人不用看。现在会觉得各种观点和别人的经验都可以听听、看看,重要的是借鉴有用的,避免犯一些同样的错误。 但终归要有自己的节奏。 所有的学习、自省和焦虑,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比如女儿的模拟测验,虽然看上去卷面成绩很“惨烈”,但稍微了解下就知道孩子不会做主要是因为看不懂题目,题目上的字好多都不认识。 如果能提前识字当然最好,但根
-
34
-
0脑科学家根据感知到的资源(学习对象)和感知到的难易度划分出不安区域、学习区域、无力区域。如果孩子觉得太难了,就是处于不安区域,孩子就会缺乏信心,畏惧。如果难度太低,就到了无力区域,孩子会觉得太简单了不想做了,缺乏积极性。最好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域”,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高的。所以并不是提前把小学知识都学会就最好。 当孩子反映“好无聊”的时候,可能就需要给他一些更有挑战性的练习。这一点在学龄
-
2
-
0《认知天性》一书中指出,学习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的结,才能真正记住,这个时候就需要检索。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而最好的检索就是考试。 没有困难的学习就没有效率,考试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果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孩子小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学什么兴致都蛮高的,那是因为学龄前的学习几乎没有要求没有考试,孩子的学习是没有目标考核的。而小学的学习都设置了考核,包括第二天抽查和考试等等,难度也更高,
-
0
-
0
-
0「1-6年级课内古诗词配套视频」,复制整段内容,打开最新版「夸克APP」即可获取。 畅享原画,免费5倍速播放,支持AI字幕和投屏,更有网盘TV版。 筷莱虩车保寿乐夺郝 /~7b0336QvTH~:/ 链接:https://pan.quark.cn/s/f932c60c3886
-
0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家长完全放手并不合适,甚至需要比以前更上心,一方面孩子对于新的学习生活需要适应过程,孩子本身的习惯也在养成过程中,同时畏难、逃避情绪这些人性中的弱点往往无可避免,需要家长引导、纠偏。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我的经验是: 在和孩子的具体分工上,家长不做领导,而做副手。你忘了我提醒,你错了我指出,你需要帮助你提出,你不会你问,但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做是核心。而不是,你应该如何如何,你必须如
-
37
-
0虽然我吐槽了很多闺女的“学渣属性”,但不得不说,孩子的自律让我轻松许多,也让我相信孩子是“有潜力”的。 我几乎不需要提醒、催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包括整理书包,这些女儿都可以独立完成。 有时因为作业多,女儿会急哭说:“都9点半了我还有日记没写完。”但哭几下还是坚持把作业做完,并且当我建议她日记可以只写一句话,女儿坚决反对:“日记是要留着以后看的,如果只写一句话那算什么日记啊。” 耐力、目标达成的责任感对
-
67
-
0
-
0链接:https://pan.quark.cn/s/9bc42d03b71f
-
0链接:https://pan.quark.cn/s/b7467004e57b
-
0国学经典早教成语故事,160集 链接:https://pan.quark.cn/s/19eeda958879
-
1
-
0
-
0🔬科学理论: 海马体像记忆的"中转站",新知识需在24小时内重复3次以上,才会存入皮层形成长期记忆。东京大学实验显示,结合情绪体验的记忆留存率高达95%。 📚学霸秘籍: 把枯燥知识变成"记忆钩子"🎣: ✅ 英语单词:用肢体定格字母造型(如"W"扮波浪) ✅ 数学公式:编成Rap唱出来(节奏强化记忆) ✅ 历史事件:用家庭照片cosplay场景 ✨进阶玩法:睡前让孩子闭眼回忆今日所学,海马体会在睡眠中自动"复习"! &q
-
0🔬科学理论: 当大脑不专注时,默认模式网络(DMN)开始自动关联碎片信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灵感就诞生于发呆时!《自然》杂志研究称,DMN活跃的人解决问题能力提升3倍。 ☁️留白艺术: 给孩子真正的"无聊时光": ✅ 云朵观测:找出天空中的动物形状 ✅ 故事接龙:用随机3个词编离奇剧情 ✅ 盲摸探险:闭眼用手辨认10种厨房物品 ⚠️警惕过度安排!每天至少留30分钟"放空时间",大脑会在混沌中诞生秩序✨ "引领右脑,点亮孩
-
0🔬科学理论 意大利帕尔马大学发现,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在观察他人动作时自动激活,这是语言、共情能力发展的生物基础。模仿行为越丰富,神经网络越密集。 🎭生活实验室 孩子学你擦桌子时🧹,TA的大脑正在上演"无声电影"🎞️! ✅ 全脑训练法: 1️⃣ 慢动作游戏:用0.5倍速演示系鞋带,让孩子同步镜像 2️⃣ 情绪模仿秀:交替做夸张表情(大笑/惊讶),鼓励孩子复刻 ✨秘密武器:爸爸带娃做家务时,孩子的镜像神经元活跃度飙
-
0“没事,宝贝很棒的,妈妈对你有信心。” “可是我没有信心啊!我对全校都有信心,就对自己没有信心!” 一次成绩也许真的不算啥,但很可能打击的是孩子的信心,这才是最要命的啊啊啊! 一次次考试的低分成绩,得不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这样的认知: “我就是笨,我就是学不好。” 越没信心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学不好,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自信心的缺失,对孩子长远的学习来说将是非常大的阻碍。
-
0
-
0
-
0
-
1只招拒加客服,拒加客服主要是帮忙商家处理一些售前售后的问题,打字回复就可以了时间是没有限制的哦,时间是自由的,新手小白都可以尝试哦,不分男女工作时间都是自由的哦
-
0鼻子在哪里? 场景:旅途中 大人:宝贝,来,看着妈妈。你指一指,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呀? 孩子:这里。 大人:你的鼻子呢?用手指一指。 孩子:在这里。 大人:对,这是你的小鼻子。那妈妈的眼睛在哪里呢? 孩子:这里,这里。…… 随时随地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大人和孩子面对面坐好,让他看着你。大人随意说出身体的某一部位,让宝宝指出来。比如你问他:“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向你的鼻子。也可以让宝宝按照你的语言提示
-
1分享“亲子游戏”系列之《创意实验室:毛茸茸的花》(适合18-24个月宝宝)
-
1分享手工玩具益智教程《大黄鸭》,跟着视频一起动手做起来吧
-
0
-
12全国首套儿童性教育动画短片“丁丁豆豆成长故事”,由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出品。目前视频共有17集,涵盖6-12岁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生命起源、认识身体、身体权利、性别平等、青春期、卫生保健、自我悦纳、与人交往、反对暴力等主题内容。每集动画约5-8分钟,供儿童直接观看。 动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及中国性学会《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理论依据,脚本撰写团队由专业的性教育工作者、中
-
0🌱Day2:神经元连接——大脑的"超高速公路"建设 🔬科学理论: 0-6岁是突触爆发期,每秒新增100万个神经连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发现,多感官刺激会让神经元像藤蔓一样缠绕生长,而单一训练(如死记硬背)会导致无用连接被"修剪"。 🪀成长密码: 大脑发育就像建造城市🌆,全脑训练不是拼命盖高楼,而是打造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 黄金组合: 🔹 触觉+视觉:闭眼摸不同纹理物品,再画出来 🔹 听觉+运动
-
1当感觉到危险和有必要的时候, 任何规矩都不用遵守, 因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在独自遇到坏人和遭遇危险的时候, 能够保护你自己的人, 就只有你自己。
-
1
-
2
-
26
-
3
-
0用不着刻意和别人比较, 就像名字、长相各不相同一样,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世界才这样丰富和有趣, 人生才这样多彩。
-
0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 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正是这种对万物敬畏的观念, 让日本仍然保留了美丽的自然环境。
-
0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 如果你不喜欢的话, 可以说“我吃饱了”, 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
1线上借书,配送到家,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你家孩子有阅读的习惯吗? 你家孩子一年读多少本儿童绘本? 你家孩子一年买绘本需要多少钱? 宝妈们应该都知道,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教育部也明确规定小学阶段:6年,标准300万字,优秀600万字!你的孩子距离标准还有多少字呢? 一个有读书习惯的孩子和一个从来不读书的孩子,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事实证明,阅读一直在默默影响孩子的学习。 不同学科的老
-
0
-
0捡到掉在地上的硬币, 可以拿回家积攒起来, 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 拾金不昧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
0如果不能避免打架, 不许用工具和牙齿, 也不许戳眼睛, 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 而妈妈则希望你能打赢。 当遇到欺凌时, 只会礼貌谦让的孩子, 会成为固定的受气包。
-
1
-
1
-
0宝宝已经2岁了,准备开始培养她的阅读兴趣,于是打算到书店买些绘本回来。走进书店一看,薄薄的十几页书,几分钟不到就翻完了,居然要卖60多,这也太贵了吧,果然养个孩子不容易,但还是买回来了好几本。 回到家之后我把这件事分享到宝妈群里,有人说自己很少给孩子买绘本,之前买回来的两分钟看完,后面就再没看过了,感觉很浪费。但少部分家长觉得给宝宝看绘本很有意义,再贵也要买! 那么,内容又少,价格又贵的儿童绘本为什么这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