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南无六祖慧能大师🙏
-
52还是神秀的“渐悟”更靠谱
-
5
-
4出世破邪宗
-
5到慧能的时候,禅的含义已经发生改变,变成了彻底的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看空一切. 而达摩的本意,是不分多空,一切随缘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
14六祖常说善知识,又说不可沉空守寂,当广学多闻,六祖为何不习字呢,早年或没有条件,后来有条件了却又为何?
-
1禅中吧居然有人说这是究竟
-
10据有关考古 论证 济公就是慧能 慧能就是济公 是同一个人
-
2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
-
1请问诸位师兄,哪里可以下载到《月明三更》这部讲述慧能大师的电视剧? 阿弥陀佛,先拜谢各位师兄了
-
4如果按禅的说法 大家一顿就超如来地 那不都是佛陀了吗 还互相见面 中国不是好几位佛吗 佛陀不是不可能同时出世吗
-
0
-
0分享一个小程序,快来看看吧!
-
0分享一个小程序,快来看看吧!
-
0分享贴子
-
6坐禅时容易心生杂念,怎么办?静不下心来,很容易走神
-
1问下前辈们,什么是自性具足万法
-
0
-
0
-
0那是否违背了一个劫数里那么多达到无上究竟的大德呢
-
0大家好,请问可以带经书到新兴县的国恩寺吗?谢谢
-
6菩提已是树,明镜亦有台。若是无一物,何处砍下来。
-
5菩提树下莲花开亿万声佛号共修 敬礼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一条直通解脱和成佛的最方便的路,在即生当中就能实现的,便是极乐净土法门。往生净土,将会成为开启往后无量利益的开端。 大恩上师圣者法王如意宝说过:“总之,大家应该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及猛利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念完百万阿弥陀佛圣号。这样做的话,临终不能往生,就算我欺骗了你们,不仅是我,连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他们也成了欺骗你们,但他们是何时也不可能欺
-
0哪有什么一心三藏? 佛在《楞严经》第四卷说,原文如下: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
-
0
-
0“人间佛教”把佛教引入岐途 “人间佛教”是对太虚法师人生佛教的篡改和歪曲,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是强调缘起的人生,是立足世间,修出世间。“人间佛教”却是执着善事,修世间,完全背离了佛教的根本宗旨。佛教信仰的纯洁性与究竟佛法的实践性在“人间佛教”法义的传播中面目全非,渐渐衰败进入岐途。此“人间佛教”就是台湾印顺导师,星云大师,证严上人等所倡导的。我们必须揭开倡导“人间佛教”的这些所谓的“导师”,“大师”
-
2道儒佛三家有几个里程碑人物:<1>庄子!由老子的理论发展为个体的随性。<2>慧能!禅宗,讲顿悟,如同给画好的龙"点睛”,神秀,则是重在平时积累、辛勤地“画龙"。<3>王阳明!如欧洲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他革新了程朱理学。这几位都为前人的思想理念注入新的活力,以心性自由和实事求是及美善真为本
-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
-
0🙏🙏🙏🙏🙏🙏🙏🙏🙏
-
2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2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 若不
-
0请看佛教公认之附佛外道名单108个,敬请转载,功德无量!雪山智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shanzhizhe
-
0阿弥陀佛,师兄好,那位师兄知道,地藏菩萨像该挂在西方三圣左边还是右边那,请指教
-
9六祖坛经的思想 释圣严 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04) 提要:坛经流传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订。 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则是沿袭如来藏的观点,用般若的空慧,实证真如佛性,即是明心见性。坛经中引用。《金刚般若经》者凡五见,引用《文殊说般若经》者一处。其目的是在证明相无而性有,强调本心及本性实在。所引般若经典,乃在取其作为修证的观行方便,那便是般若三昧及一行三昧。 坛经引用《维摩经》者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