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2025年01月29日10: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临床上经常能看到一些30岁的人“腰龄”已经50岁,全面检查后才发现,腰椎已经提前退化或椎间盘突出。有人不禁会问,自己几乎天天在办公室里坐着,没干过什么体力活,腰椎间盘怎么还突出了呢?你可能想不到,越是久坐办公室的人,越容易罹患此病! 这样“坐”想不“突出”都难 办公室一族往往是耸肩、含胸、身体前倾地坐着,这样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腰椎间盘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结构,
-
02025年01月24日09:03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张佳欣)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或许将颠覆人们对免疫系统作用的固有认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亦参与血糖调控。 来自葡萄牙与瑞士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在个体能量水平较低时,比如间歇性禁食或运动时,免疫细胞会介入调节血糖水平,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充当“信使”。这一发现为糖尿病、肥胖症及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和有效管理
-
0本报记者 孙亚慧 2025年01月23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如何让孩子劳逸结合、松弛有度,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促进他们身心健康?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等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一场聚焦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健康治理的分论坛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给心灵做场“按摩” 音乐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周海宏看
-
0《柳叶刀》子刊发布报告提出肥胖新标准 代小佩 2025年01月20日08:09 来源:科技日报 你胖吗?一份最新报告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答案。 1月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重大报告。该报告由全球75个医疗组织支持,参与撰写的56位国际专家向全球呼吁:摆脱仅依赖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方法,重新定义何时将肥胖视为一种疾病。 该报告突破固有认知,提出判断肥胖是否为疾病不能只依赖传统的BMI计算,还需在测量体脂、腰围等指标的基础上
-
0张佳星 2025年01月20日08:10 来源:科技日报 不少人都有“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经历。传统佳节将至,亲友聚会增多,外出餐饮频繁,如何在过好节日的同时保持健康体重呢?“在春节期间进食总量和种类增多,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说,虽然过节可以多吃一点,但不提倡暴饮暴食。如果某一餐确实吃多了,也不必太过纠结,下一餐少吃一点,加大运动量就平衡回来了。 近
-
02025年01月18日08:31 来源:新华网 1月20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节气。在这个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就冬季养生、流感防治及健康素养提升等话题进行解读,为公众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南。 冬季养生:温补脾肾,顺应时节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中医认为此时是温补脾肾的最佳时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王海
-
0
-
0本报记者 杨彦帆 2025年01月17日08: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窗通风是维护室内空气新鲜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在室内生活时间相对较长,开窗通风显得尤为重要。 “冬季天气寒冷,有些人因为怕冷而不开窗,这是不可取的。长时间不开窗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容易聚集灰尘、细菌和病毒,增加发生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海玲说,开窗通风也需讲究方法,以免引起不适或健康问
-
0张佳欣 2025年01月14日08:46 来源:科技日报 据发表于13日《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领衔的团队发现一种由线粒体蛋白控制的脂肪消耗机制。该机制有助于科学家探索预防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新方法。 肥胖是食物摄入过多或总能量消耗不足的结果。科学家已知,脂肪组织(体脂)除了储存能量外,还在管理这些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肪组织是全身代谢的调节器,因此改善其功能很可能是对抗肥胖的有效方法。
-
0
-
02025年01月11日09:40 来源:央视网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助力节粮减损,促进营养均衡,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和人民健康水平。 全谷物是谷物去除外壳等不可食用部分后保留具有完整颖果结构的籽粒,最大限度保留了谷物中天然营养与活性物质。全谷物食品是以全谷物为主要原料制成、全谷物含量达到一定比例的食品。 稻米、小麦、燕麦、玉米、高粱、小米、薏米、藜麦、青稞等如果加工
-
0陈子源 2025年01月07日08:54 来源:人民网 农历腊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喝上一碗热乎香甜的腊八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腊八粥的原料该怎么选?为特殊人群制作腊八粥时,要注意什么?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沈苏丹。 沈苏丹介绍,腊八粥的原料食材因地域和家庭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腊八粥的食材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干果和坚果四大类。谷类如大米、小米、粳米、黑米、燕
-
02025年01月07日08: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火锅里面膳食种类多,蛋白质、膳食纤维丰富,加上水煮的烹饪方式,有效避免了多环芳烃、丙烯酰胺、杂环胺等致癌物的产生,远比油炸碳烤类的烹饪来得健康。可是追逐减重梦想的你是否又担心太油腻、热量太多、脂肪太多……而不得不望锅兴叹?吃火锅一定就会变胖吗?错,火锅吃对了,你照样可以瘦! 火红的锅底,鲜香的蘸酱,种类繁多的各类主料、配菜,火锅中隐匿的“减重刺客”,下面带你一一攻克。
-
0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2024-12-28 06:34 不久前,《2023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其中,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这一信息引发关注。当过去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变成稀松平常事,当我们逐渐步入长寿时代,将面临哪些变化、挑战、机遇?今天,我们就由此聊起。 数据是发展的高度浓缩。要更好理解78.6岁这一数据的意义,不妨先了解另一个数据: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大约35岁。尽管人均预期寿命并不等同于实际的人口平均
-
0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4-12-23 15:57 肺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却让这一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慢阻肺病的症状往往起初并不明显,例如轻微的咳嗽、气短或疲劳,很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疾病,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肺功能不断下降,最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肺功能的好坏呢?
-
0人民网 陈子源 2024-12-27 10:37 严寒“三九天”,你的身体还扛得住吗?近期天气骤冷,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外感风寒,出现怕冷、咽喉干痛等不适症状。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潘锟镭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这种冬季常见的感冒,中医称之为“寒包火”。 潘锟镭表示,“寒包火”,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表寒里热”的证候,其病机特点是寒邪束表,郁热内生,导致气机不畅。常见于阳气不足或热邪内伏的个
-
0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2024-12-18 19:01 寒冬来临,气温骤降,不少人开始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这些看似平常的感冒可能并不简单,它们很可能是由一种叫鼻病毒的小家伙引发的。 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元凶”之一,它在成人和儿童中非常常见。据统计,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都可以找到鼻病毒的“身影”。 鼻病毒感染有哪些危害? 鼻病毒主要“攻击”我们的上呼吸道,对于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比如鼻塞、流鼻涕、
-
0
-
0
-
0
-
0
-
0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2024-12-15 13:37 我们常说 人要勤快点才好 但在冬天 下面这4件事要“懒”一点 可能更健康 1 起床“懒”一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相较于其他季节,冬季似乎特别容易让人留恋温暖的被窝。其实,中老年人起床时“懒一点,更有利于健康,尤其是在冬天。 冬季白天短、夜晚长,容易让生物钟”混乱“。褪黑素分泌随着夜晚延长而增加,让人更容易赖床。所以冬季养生,建议顺应自然规律,早卧晚起。 同
-
02024年12月14日08:39 来源:光明日报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 “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甜食”“连美食都享受不了,还谈什么幸福感?”不少糖尿病患者这样抱怨。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只要保持均衡合理的膳食习惯,适量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监测好自己
-
0
-
0
-
02024年12月10日08: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到冬天肩膀就隐隐作痛,严重时甚至胳膊都抬不起来,有没有?这很可能是肩周炎犯了。别以为肩周炎是老年病,长期伏案的上班族、体质虚弱者都有可能因天气寒冷引发肩部炎症。快来跟医生学学,如何给肩膀“解冻”吧。 天冷为何易诱发肩周炎? 应急总医院国医中心主任王光涛介绍说,作为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它是人体正气不足在肩部的表现。 诱发肩周炎的原
-
0荆晶 2024年12月09日08:46 来源:北京青年报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吃不少于140克黑巧克力或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存在关联,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12月4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分析了三项长达二三十年的涉及饮食习惯的调查,并统计了调查对象中超过11万名巧克力爱好者食用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的情况。 剔除饮食和生活方式等风险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很少或从不吃巧克力的人相比,每周至少吃140克
-
0刘奕 宣磊 2024年12月07日09:17 来源:光明日报 中药入茶、以药为茶由来已久——起于唐、盛于宋,兴于宫廷、流于民间,俗称“代茶饮”。不少代茶饮集治病与养生于一体,口味好且安全便捷,因此,在奶茶、咖啡等饮品盛行的当下,代茶饮同样广受青睐。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够养护健康的“中药”代茶饮? 代茶饮是将药性安全缓和的中草药(单味或复方)经冲泡或煎煮,替代茶来饮用。中药茶饮对常见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等有改善作用,可缓
-
0认知不足易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2024年12月04日08:56 来源:科技日报 数据显示,超80%的受访家长希望女孩身高达到160.0厘米至169.9厘米,男孩身高达到175.0厘米至184.9厘米。但其中只有60%的女孩和30%的男孩能达到家长期望身高。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望较高,却因为认知不足、缺乏行动,使得孩子没有发挥出最佳生长潜力,甚至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近日,儿童身高管理规范化研讨班暨北京市朝阳区预防医学会儿童身高体重管理专业委
-
02024年12月04日13:45 来源:健康中国 天冷后,为何有的人会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障碍?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天气变冷,二是光照变少,三是万物萧瑟。这三个变化会引起人的情绪和睡眠产生变化。 光照减少之后,有的人会有一些情绪波动,比如感觉自己没有阳光灿烂的时候那么高兴。在北欧的一些国家,每当到了冬季,白昼时间较短,夜间时间较长,抑郁的人就比较多。当地医生把这种病命名为季节性情感障碍。 此外,原本夏
-
02024年12月02日08:5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们经常在药品的说明书上看到“餐前服用”“餐后服用”等等提示,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餐前服用”,多久算“餐前”?为什么非得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会发生什么?那对应的,餐后服用呢? 饭前服用的药物 空腹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餐前1小时服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需要饭前吃的药物,如果饭后吃了,食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药效。这类药物一
-
1常德 2024年11月13日08: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作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的工作部署,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 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年来,全国
-
02024年11月26日08: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提到血栓,不少人第一个会想到脑血栓,并自然而然地认为血栓就是个老年病。错啦!我们在各个年龄、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血栓性疾病,而且它严重危害生命健康,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特别是久坐不动人群,你的一个坐姿更是给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今天,专家就来告诉你关于血栓不得不了解的五个要点。 这些都是血栓性疾病 在人体心脏的心腔或全身血管内,由于血液中促进血液凝固的成分析出,导致某些
-
02024年11月26日08: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你是否曾深陷这样的困境:身体的疲劳仿佛无底洞,无论如何休息都无济于事?你是否还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肌肉及关节痛、头痛、睡眠差……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困扰。 有一种累叫“慢疲”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没有器质性病变,反复发作的,以极度疲劳为主的一种综合征。患者往往出现无力、疲劳、睡眠质量差、认知功能下降及一系列的躯体症状,比如以反复咽
-
0
-
02024年11月25日09: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营养科学家发现,富含黄烷醇的可可饮料能保护身体的血管系统免受压力的影响,即使是在吃了富含脂肪的食物后也是如此。 黄烷醇是一种存在于果蔬、茶叶(绿茶和红茶)、坚果、浆果和未加工的可可中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调节血压和保护心血管健康有益处。 研究人员选取了23名健康的年轻人,要求他们早餐食用2份黄油羊角面包加10克加盐的黄油、1.5片切达干酪和250毫升全脂牛奶(总共含
-
02024年11月25日09: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的生物医学家发现,哪怕只在周末进行1~2次体育运动(这种锻炼模式被称为“周末勇士”),也能像频繁的锻炼一样,降低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这种模式既方便,也更容易实现。 研究人员对来自“墨西哥城前瞻性研究”的两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第一组发生在1998年至2004年,第二组发生在2015年至2019年。10033名平均年龄为51岁的人完成了这两项调查,他们的回答被纳入了分
-
02024年11月25日09:24 来源:北京青年报 经常锻炼能带来很多益处,如增强肌肉力量、强壮骨骼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家发现,锻炼对单个层面上的神经元也有益处,当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收缩时,它们就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肌肉因子的生化信号,在存在肌肉因子这种生化信号的情况下,神经元的生长速度快了4倍。 令人惊异的是,神经元不仅对运动的生化信号有反应,而且对身体的其他影响也有反应。当神经元在一天内(
-
0孙 越 2024年11月24日09:22 来源:科技日报 “一个月,体重减了5斤左右”“第8个月,瘦了18斤”……最近,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关超慢跑的讨论热度持续增加。不少网友表示,超慢跑让自己或身边的亲戚朋友瘦了下来。 什么是超慢跑?其效果真的有那么好吗?如何科学地进行这项运动?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具有较高安全性 超慢跑起源于日本,是一种以极慢速度进行的跑步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不仅适合运动新手、跑步初学者,也适合年长者、肥胖人群。
-
0吴佳佳 2024年11月24日08:50 来源:经济日报 大豆是一种常见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我国,大豆被广泛加工成各式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人认为大豆可能导致性早熟,并对痛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患者的健康有害。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如何正确、科学地认识大豆的营养价值?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丁钢强表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
-
02024年11月22日0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卫健委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冬季高血压波动会比较大,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不是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并且冬季是否需要去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包括日常如何防护才能保持血压的稳定性呢?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丁荣晶表示,血压受气温影响很大,因此冬天是高血压好发和加重的季节,对于高血压患者是一个挑战。冬天血压升高,不仅和气温天气
-
1董瑞丰 2024年11月21日08:53 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种被称为“沉默杀手”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尽管患者连咳带喘,有时还透不过气,却大多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慢阻肺病,我国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常见慢性病。今年9月,我国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意味着,患者健康服务有了政府兜底保障,一条健康新防线正在构筑。 但面对人数众多的患者,如何更好筑牢新防线?今年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病日,2024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北京召
-
02024年11月21日08:49 来源:科技日报 “一个月,体重减了5斤左右”“第8个月,瘦了18斤”……最近,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关超慢跑的讨论热度持续增加。不少网友表示,超慢跑让自己或身边的亲戚朋友瘦了下来。 什么是超慢跑?其效果真的有那么好吗?如何科学地进行这项运动?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具有较高安全性 超慢跑起源于日本,是一种以极慢速度进行的跑步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不仅适合运动新手、跑步初学者,也适合年长者、肥胖人群。南京
-
02024年11月19日08: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三四十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说明来到这个阶段,就应该树立人生的目标。对健康而言,三四十岁也是一个黄金阶段,如果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等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很可能会追悔莫及。 最新研究发现,拥有5个健康生活方式,能延长预期寿命,年轻人赶快学起来! 生活方式影响预期寿命 我国学者此前在世界著名期刊《柳叶刀》子刊发表了一项
-
02024年11月19日08: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秋冬季空气干冷、多风,脱皮、泛红、干痒……不少人的皮肤也随之闹起情绪。下面,就请皮肤性病科的专家给大家介绍几个秋冬季护肤的小窍门。 秋冬也别忘记防晒 进入秋冬季节,防晒产品依旧必不可少。不仅是户外有紫外线照射,室内照明物也会产生日晒效应,因此室内室外都需要防晒。防晒的方式包括规避防晒、遮挡防晒以及使用防晒护肤品。 规避防晒 上午10点至下午2点,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
-
02024年11月14日08:42 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大众对毛发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许多人将防脱发列为“头等大事”。进入秋冬以来,不少人感觉掉发更严重了,不管洗头、梳头还是睡觉,头发总会掉几根。很多人因此而恐慌,认为自己脱发严重。 生理性脱发不必过多担忧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周城告诉记者,每一根毛发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反复经历生长期、退行(停止生长)期、休止(脱落)期,
-
02024年11月14日08: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11月13日电(记者于也童)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主食?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糖尿病并发症不会很快显现?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有关专家对关注度较高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科学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合理膳食可有效控制血糖。一些糖尿病患者为防止血糖升高选择每顿饭主食吃得很少甚至不吃。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秦娟提示,糖尿病患者规律进餐是指一日三餐时
-
22024年11月11日08:52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英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少量运动,如爬楼梯或骑自行车等,就能降低血压。而且,每天只需额外锻炼5分钟,血压就会有所改善。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循环》杂志。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悉尼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14761名佩戴活动追踪器的志愿者的数据,以探索一天中的活动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他们将志愿者的日常活动分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