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太极拳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瑰宝,其拳理博大精深。它总结了前人的养生之法和导引气功的精华,结合阴阳之理,把运动溶于清静之中,把静止化于运动之内,使动与静相结合,产生了内气催外形,思维与动作的快与慢﹑开与放﹑分与合等形式的相互协调的运动,太极拳使人在精神上得以放松,从形体器官上得以锻炼,元气得以生,精气得以保,身体得以强壮。“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故
-
00《太极拳学》孙禄堂——自序 自 序 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是为后天而有象。先天元气赋于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以求复其虚灵之气0《太极拳学》孙禄堂——序二 序二 太极拳相传创自张三峰氏。承其流者,虽支分派别,互有异同,要之不离动静、分合、虚领顶劲者。近是顷,孙禄堂师以所编《太极拳学》见示余,反复参观,见其中颇有与老式之旨相合者。形上谓之道,吾无间然矣。大极拳贵空虚,忌双重,非老子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者乎。太极之劲断而意不断,非老子之绵绵若存者乎。太极之随屈就伸,意在人先,非老子之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者乎。故吾谓:“有欲0《太极拳学》孙禄堂——序一 序一 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其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概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故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练习此术,在气沉丹田,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而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老子曰:为欲取之,必固与之。原谱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人取我与之意也”。庄子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原谱所谓:“气如车0《太极拳学》孙禄堂——目录 目 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太极拳之名称 凡例 上编 第一章 无极学 第二章 太极学 第三章 懒扎衣学 第四章 开手学 第五章 合手学 第六章 单鞭学 第七章 提手上式学 第八章 白鹤亮翅学 第九章 开手学 第十章 合手学 第十一章 搂膝拗步学 第十二章 手挥琵琶学 第十三章 进步搬拦捶学 第十四章 如封似闭学 第十五章 抱虎推山学 第十六章 开手学(右转) 第十七章 合手学(右转) 第十八章 搂膝拗步学(右势) 第十九章 手挥琵0推手的训练(七) 辅助练习——雷世泰 除了站桩、打拳和与人实操外,一些辅助方法对推手练习也是很有用的。 蒙上眼睛,盲目练习法。两人都把眼睛蒙上,不用看,全凭手的感觉来动,无论推单手还是双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两人各以一手按在对方的胸部,另一手扶在对方来手的肘部,脚步站定,双方的手脚都基本不动,但攻防尽在其中,对方推来时我既可用含胸化之,也可以用前推的手先敌出击,或两者兼用,或攻或守,或以攻为守,或以0推手的训练(三) 手感——雷世泰 推手的形式可以五花八门,从最简单的单手,到后来的活步、大捋,其复杂程度有很大差异,但其追求的核心内容却是同样的,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找手感”。即让手产生感觉,产生记忆,产生自主能动性,而不是时时事事都要大脑来指挥,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意之中是真意”也。不只是推手运动,即使是散手技击,快速激烈,更不是靠大脑时时事事指挥得了的,随机应变,因势而发,更要0孙门推手的训练(二) 单推手——雷世泰 单推手。这是推手训练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一切推手的基础。 单推手训练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专注,不用分心。无论对防守还是进攻方都是很有用的锻炼。 对防守方来说,一对一地搭着手如果都看不住的话,那么对方两手一起上一定会手忙脚乱。 反过来对进攻方来说,你只有这一个进攻位置,对方专门防御这里,全神贯注地防御你的这一只手,你就必须充分调动全身之意、气、力来寻机打破其防御,取得有效0孙门推手的训练(一) 打拳是基础——雷世泰 前面几篇文章谈了对推手的一些思考,那么究竟怎么来训练推手?我将陆续就孙门推手训练方法谈谈自己的经验。 推手的训练方法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别门和别人可能另有高招,我只做一孔之见,供他人窥豹于一斑. 首先要从练拳入手。 “练拳不推手,到死也没有”,而“推手不练拳,就是闹着玩”。体与用是永远不可分离的。体是知己功夫,用是知彼功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推手不能单独存在0对竞技推手的思考(7)借力——雷世泰 卸力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能借力,才是。太极拳,乃至武术,最高的境界是借力打力。 这里说的借力打力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顺手牵羊”式的打法,你打来,我借着你的来势再加上一把劲,把你打出去。这也是一种借,但是只有对付二把刀、三脚猫的功夫可以奏效,或者说,对于单向冲击力可以有效(只是“可以”,还不一定有),这些人打拳顾前不顾后,发力意图太过明显,一看就知道,容易“被借到”0对竞技推手的思考(6)卸力——雷世泰 卸力,就是化,不会卸力就只有顶牛。要“引进落空”(这是太极拳必须作到的),就一定得会卸力,不给对方的来力在自己身上找到去路,最后就只有顶或丢。 什么是卸?扛过大包,挑过重担的都有这样的体会,重物落地一定走最直接的路线,肩一松,大包落地,或者腿一蹲,重担落地,一定是紧贴着自己的身体下落,不会多费力向外推去。借鉴到推手里面,卸别人的来力,一定也是从受力点找最短的路径,0对竞技推手的思考(4)身法——雷世泰 人有上、中、下三盘,胯主下盘,腰主中盘,肩主上盘。我们通常说的“身”就是指肩与胯之间的这一段,也就是躯干。平常都说“身体”,其实这两者不是一回事,身是身,体是体。体主要是指四肢,是用来动的,俗语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动,才有勤与不勤之分。那么身是干什么的?是主宰,是根本,是用来支配体的。四体可以缺失一二,甚或三四,人依然可以活,但身不能缺,无论是横向还是竖向0对竞技推手的思考(3)步法——雷世泰 有了桩还不够,还必须让桩活起来,这就靠步法。 与通常的马步和弓步比较孙式拳的三体式最有利于步法的灵活,进退自如,左右逢源。这决非夸大其辞,而是三体式本身结构使然。与马步和弓步不同处,三体式是单重,而单重最大的好处是灵活,只要有一足立地,脚踏实地,我就可以发力,而马步和弓步无论怎样调整,都仍然是双重,要移动重心比单重要慢,尽管对训练有素者这个过程可能很短,但是显然仍0对竞技推手的思考(1)怎么看规则——雷世泰 太极推手绝对是众人皆知,而且经典中的名言几乎成了家喻户晓,如“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等等。所以,在一般人那里,对太极推手似乎已经有了思维定式,那就是绝对以巧胜拙,以柔克刚,总之,绝对不是靠力量来取胜的。 可是看看现在的推手比赛,和人们印象中的完全两样,生搬硬顶,与其说是太极推手,不如说更象大相扑。这种情况不但内行看着难受,即使外行也颇不以为然,就是参赛0推手杂谈(8)用字当头练太极 ——雷世泰 推手是太极拳体用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不光是在推手训练中,就是在打拳时,也要用字当头,以用为纲。太极拳既然是拳,就是可以实战的,太极拳之所以能在众多的武术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决不是靠空口说白话,而是一招一式地打出来的。 只是在近世,才淡化了它的实用价值,而张扬了锻炼健身价值。这本无可非议,因为文明社会,法制时代,不需要用拳头来说话了。但是如果因此而遗失了太0推手杂谈(6)借力——雷世泰 人人都知道“四两拨千斤”,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漂亮地把人发出去,多么美妙的太极神话。四两能够拨千斤吗?看怎么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的,50斤的一袋面粉放在地上,谁能够用一根手指把它拨动起来?如果不行的话,那么四两也就绝对拨不了千斤。但是,如果这袋面粉动起来了呢?所以《打手歌》中说:“牵动四两拨千斤”,关键在动,你动了我就好牵了。四两当然拨不动千斤,但千斤之体不是处处都0推手杂谈(5)舍己从人——雷世泰 不舍便没有得,关键是怎么舍,舍什么?舍己从人不是一味避让,更不是任人摆布。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和尚发愿舍身喂蚊子,就在夏天傍晚赤膊坐在山林草丛中,任由蚊子来叮咬。正好观音菩萨路过,看到此景,很为感动,觉得难得见到这样的有缘人,是个可度之材,想要再考验一下他的诚心,于是就变做一只老虎,向他扑了过去。和尚见虎,连忙逃跑。观音不解,变成老妇人,拦住问他:你既然能够舍身喂蚊0推手杂谈(4)求人不如求己——雷世泰 君子如射,不中的,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诸己。在对手的压力、控制之下,怎么能够作到化掉对方的力再发力去打?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愚蠢的问题,前人早就回答了:引进落空啊!不错,拳经上讲得明明白白,四字歌诀:擎开彼劲借彼力(擎),引到身前劲始蓄(引),松开我劲勿使屈(松),放时腰脚认端的(放)。前两句是听劲,知人;后两句就是自己的事了,松不开,就谈不上放,一切免谈。但是,0推手杂谈(3)知人——雷世泰 前面两节都谈的是“知己”的功夫,自己身体的阴阳,自己发力时周身的阴阳配置,但推手更重要的是“知人”,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怎么做才能实现?在双方紧张、激烈的对抗中,如何能够隐藏自己的阴阳、迅速调控变换自己的阴阳,并且还要摸清对方的阴阳,不是容易的事,但也是可以作到的。 首先,自己要松柔,也就是有弹性,不是软,像冲气的球,总是向外涨满,但打在任何一点又都不硬顶。注意,0推手杂谈(2)运动中的阴阳——雷世泰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有阴阳,动起来也仍然时时处处有阴阳,举手投足皆有阴阳在,所谓“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向前打就要有向后的平衡力,向后捋也要有向前的平衡力,决不可只有单向的冲击力。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对称拉圆,各向都有棚劲在,打出球意来。以太极拳懒扎衣为例,向后捋时头要向前极力顶住,两肩两胯要极力向前包裹;反之,在向前0推手杂谈(1)身体的阴阳——雷世泰 一阴一阳之为道。太极拳推手之道首先就是分清阴阳,阴阳不清,就谈不上运化。得机得势就是自己的阴阳、对手的阴阳、双方组合而成的总体的阴阳叠加起来的最后的效应。 第一步要搞清楚的是自己本身的阴阳,这恰恰是许多人自认为清楚而实际上糊涂的问题。人体全身哪是阴面,哪是阳面?简单说,就是人爬在地上时能够晒到太阳的部位就是阳面,晒不到的地方就是阴面。也就是后背和胳膊、腿的外侧是阳面0最难是开合——雷世泰 若问:在孙式太极拳的98个动作中,哪个动作最难?答案一定五花八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说“开合”的人不多。 其实,看似最简单的开合,打对了最难。正因为其简单,所以往往被忽视,漫不经意地一带而过。没有什么人在做开合时兴致勃勃、全神贯注的. 记得以前曾经说过,看一个人孙式太极拳的功夫如何,只要看看他的开合动作就能八九不离十。此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实际体验出来的,只可惜许多人并没有在意,或者0松肩——雷世泰 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说起容易做起难,放松就是练出来的功夫,功夫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放松也永无“成了”之日。关键是找到正确的放松之路。 我在前面文章中屡次谈到胯的作用和胯的放松,之所以先讲胯,是因为胯实在是第一重要的,无论是承重、运动、发力------,只要我们在用自己的身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胯。前面讲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 那么,第二重要的就是肩了。从我们人体生理结构来看,躯干0孙式太极拳中的45°——雷世泰 孙式太极拳中规矩很多,45°就是个很重要的规矩,这个角度必须牢牢记住,时时做到。 为什么?因为45度恰好是中阴中阳的角度,在直角坐标系中两个方向上的分量相等,正好守中,不偏不倚。身体太正则太阴,太偏则太阳,都是失中。45度是理论和实践上的最佳角度,力学结构最好。 首先就是两脚间的45°关系。 从起式开始,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重心在哪个脚上,两脚都是45°关系,重心在后脚的如:手挥琵琶式、0太极拳为什么要慢(4)――打出内涵 ——雷世泰 用太极舞、太极操来丑化太极拳是常见的事,这又是误区。 舞和操也不是吃素的,除了不能打架用,难度绝不亚于打拳。舞有舞的要求,操有操的标准,干什么就得像什么。舞和操是表演的艺术,就要线条舒展流畅,动作优美大方,并不要求实用。 而拳是用来打斗的,光外表动作好看没用,要有内在的东西,这就是内劲。如果拳也打成高、难、美,去追求视觉效果,那反而才是舞和操。可惜,我们0太极拳为什么要慢(3)――慢里出快——雷世泰 练要慢,打要快,最后解决问题还得快,似乎慢比快要容易,也似乎快比慢要高级。 这又是个误区。 没有慢就没有快。八卦掌给人的印象就是快,打起来、用起来都是快的,殊不知开始练基本功时却是要求尽可能的慢,无论是走圈还是走直趟(某些派别是走直趟的),都是落地生根,行如推磨,要走出力量来。八卦打到后来是要快,势如奔马,孙老先生可以用下盘(蹲着)飞跑,但这都是从一步一步0太极拳为什么要慢(2)――慢练快用——雷世泰 太极拳的慢,对健身有好处,这容易理解。在技击中,也这么慢吗?这么慢也能技击吗?当然不是。理由有三: 其一,慢练是必须的。有人说,那我一上来就从快开始训练,行吗?不行。只练快不练慢,你的快是没有根的,是飘浮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慢练是为了体验松柔,体验球劲整劲,体验体用合一,快了容易囫囵吞枣,似是而非。说句不太招人喜欢的话,慢练还找不到拳里的劲呢,还要0太极拳为什么要慢(1)太极与站桩——雷世泰 太极拳之所以被看成病号拳、老人拳、最多不过是健身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的慢(另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柔)。按照人们的常识,拳是用来打的,要打就得快,慢了就挨打。手快打手慢,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太极拳练起来这样的慢,能有什么用呢?就算你很有功夫,脚下有根,身上有劲,手上有招,但你的动作那么慢,连别人的身都挨不到,有功夫也没用。由此而推理:慢腾腾的太极0孙式太极拳解析(35)单式反复——雷世泰 在孙氏太极拳中,有许多动作是可以挑出来、单独、反复练习的,以提高对动作的理解和练习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更有好处:在开始学习时,记不住套路的连接是最常见的困难。那就把已经会的动作,拿出来单独练习,同样可以收到练拳的效果。据我所知,有些前辈教太极拳,就是把单式抽出来,反复练习,然后再串起来成为套路。 就是已经完整、熟练掌握了98式全套孙式太极拳的人,也不仅可以、而0孙式太极拳解析(34)打拳的速度问题——雷世泰 常常有人问:打一趟传统98式的孙式太极拳,究竟要多长时间为最好?我的回答是:合上你自己的呼吸打,该多长就是多长。什么叫合上呼吸呢?就是基本上做到:开为吸,合为呼,收为吸,放为呼。其依据就是人在放力、用力使劲的时候,一定是呼气的,或是憋着一口气,没有吸着气发力的。 既然是合着呼吸打,那么快慢就各不相同。因为各人的呼吸节奏是不同的,在不同功夫阶段的呼吸节律也是不0孙式太极拳解析(33 )对称问题 ——雷世泰 孙式太极拳套路的编排上是不对称的,许多动作只做一边,通过单式反复的训练可以把另一边的感觉找一找。那么是否就该把另一边补上?或者干脆有人说孙式太极不够完备,包括一些门里人也心怀疑问。所以在官方定的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里,就出现了故意逆反的编排,以为是在为传统的孙式拳补遗,实则把孙式拳糟蹋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惨不忍睹。 在我看来,所谓孙式太极拳不对称,根本就不是个问题0孙式太极拳解析( 32)孙式太极拳的脚(二)脚位——雷世泰 基本脚位:前脚直向前,后脚斜45度在后,无论在哪个脚上,是后脚实、前脚虚,还是前脚实、后脚虚,这样的45度脚位,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因此可以称为基本脚位,在整趟太极拳里占了绝大多数。 前虚后实45度脚位是最基础的,来自于三体式。最相象的如:手挥琵琶式,左(右)通背掌,高探马,践步打锤,云手下式,单鞭下式等,前脚不论全掌着地还是虚点,都是三体式之意。 前00孙式太极拳解析(30)孙式太极拳的手(二)手位——雷世泰 除了对手型有严格的要求外,手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拳中的手不只是狭义的手掌和手指,也包括整个上肢:肩、肘、腕和手。 手位的基本原则如拳经云: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明确指出手是以心脏为中心而运动的,肘不能离肋部太远。对上肢而言,梢节是手,中节是肘,根节是肩。 肩是根,所以是不能乱动的,或者说除了转动外,不能有其他的动作,比如耸肩、架肩,肩这个根本一动摇,整00000孙式太极拳解析(21)野马分鬃——雷世泰 接斜单鞭: (1)做云手第一动,即云到左边; (2)左手不动,右手右脚向原处落回,重心回到右脚; (3)左脚尖外摆着迈在右脚前,身体抽住劲矮下去,如形意之龙形,步子需大些,不可太小,重心在两腿上,两手自旁边抄在左脚处,手心向前,然后抬起双手到头前额处。由于抽胯的关系,此时身体是稍向左转,不是正对前方; (4)身体向斜上方起去,起的时候身轴是斜着的,而且身形是侧对着前方,而不是正面.同时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