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
0
-
1
-
0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号都变成一种攀缘的力量。 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功德,但你的心是染污的!内心是攀缘,一切法成攀缘。我们必须透过大乘的禅观来“破妄显真”,真实的找到我们的家,然后从那个地方,提起佛号,这个佛号才能够坚固。 那我怎么去找到我的家呢?《楞严经》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观”,你遇到任何的人事问题,你永远保持“
-
0
-
0
-
0
-
0
-
0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世界末日 善知识,挲婆世界乃释迦如来累世累劫施身成就,尽管有种种外道道法、种种教派不信佛法,诽谤佛陀道人,但,若佛法灭世界即灭。若世界有佛法在,世界便不遭陵灭。 善知识,譬如:汝身之中种种疾病,不尊汝之说教令除,狂妄自大,不信汝死其灭,最终占据汝之整个身体,汝随气绝身亡。其等因不信汝灭,其亦必灭之病者即遭灭顶。佛法灭后世界不存亦复如是。 善知识,吾谛深末世出世,实言告汝等,佛法真实
-
0
-
0
-
0此四大士。皆过去十方诸佛之师。 此四大士。初始造行之时。发大誓愿言。我当度一切众生。至其都得涅槃。然后当取佛。 以是故应诵念诵持。得无量无边功德至不退转。譬如三千世界尽虚空满中紫磨黄金。用之布施。不如一须臾之间诵念此四大士名。其所得功德。出过尔所黄金施上。千亿万倍。其名曰。 弃阴盖菩萨 寂根菩萨 慧威菩萨 不离菩萨 ——六菩萨名亦当诵持经 南无弃阴盖菩萨 南无寂根菩萨 南无慧威菩萨 南无不离菩萨
-
0修学广大颂亦发大愿心如同龙树师功德无伦比 广大发愿颂龙树菩萨造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等译 所有一切众生类 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 彼无边刹尘充满 又一一尘为一刹 广大佛刹如尘等 一一刹中正觉尊 如尘无量我普礼 彼尘倍聚诸佛刹 刹中佛佛我称赞 我常供养以一心 经如尘数广大劫 顶礼诸佛及法众 我于三宝常归命 我悉持以诸妙华 及众宝聚常普施 若我已起一切罪 我今普
-
15
-
0
-
1唐朝李丘一,喜欢带着猎鹰和猎犬外出打猎。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元年,他担任高邮县丞。一天,他突然去世了,看见两个人来捉拿他,其中一个人说是姓段。一同被捉拿的,有男男女女一百多人。丘一被镣铐锁着在前面走,走了大概十多里,看到几十棵大槐树,树下有马槽。姓段的人说,五道大神来巡察人间的善恶事迹,在这里停马歇息。丘一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到了阎王宫门外,姓段的人指着一个小官 说,这个人叫焦策,负责执行公务
-
0
-
0
-
0
-
0
-
0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 我们刚开始在栽培菩提心的幼苗的时候,是在佛堂在看经的时候,在寂静的时候。但是你要让菩提心慢慢树根长大以后,你就要开始从人事去历练。因为你不可能离开众生的,你一定要跟众生的顺境、逆境碰撞。那怎么办呢?有三个观想: 第一个,因缘观,随缘消旧业想。今天他会跟你做恶逆的因缘,事出必有因,一定是你有罪业。记住!从今以后,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内心去观,不要去怪罪外境。其实你今生的遭遇
-
0
-
15
-
0有些人遵照佛的教义,行布施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回报,就丧失了信心。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的弟弟也有过如此的经历,在布施完所有的财产后,变得一贫如洗,那么尊者是如何应对弟弟的怨叹呢?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堆积满仓,他还是不满足。每日只望积蓄能一天多过一天。 目犍连尊者知道了这种情形以后,特地跑到弟弟的家里,设法度化他,开门见山说道:“弟弟!你现在
-
11简介:净土禅属于声闻乘离苦法。 描述:在清醒的状态下,没有文字妄想,没有六根注意力,没有情绪。 目标:以尽量高的等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申通:初步具备(宿命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 初步福利:打通全身经脉,远超普通人的健康状态 核心功法:降魔坐/莲花坐+念佛三昧 辅助法门:顺腹式呼吸,慢跑,磕大头,站桩,拉筋蝴蝶式,晃海,散盘,单盘,双盘,秽迹金刚咒,大悲咒等 大愿:往生之愿,大菩提心以上发心(诸佛之本心)
-
3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 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 释真君 合十
-
0
-
0
-
0
-
0
-
0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转)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其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佛教重要的核心价值,因为外道也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门,其实来自于解脱道,而不是这个善业力,这个解脱道,就是老和尚常说的“心地法门”。 这个“心地法门”怎么说呢?我简单
-
1泪雨难鸣付凄风, 肠断骨碎血染红。 天生一样娘生肉, 刀刀含泪本自同。 要知一切佳肴美味的背后,有多少血泪的哭泣!我们穿戴的皮鞋,皮带,皮衣,皮草,要使多少生命付出最惨痛的代价。人类是有思想有道德的,人的本性是纯善的。在我们为那一刹那的美味垂涎欲滴时,当我们为那一刻的虚荣而忘乎所以时,请您想一想吧!多少生命要为此受尽残杀之苦,那种被残杀之大苦,是人世间最大苦难,真是不敢去想。 杀生的因果报应极重,给予其
-
0
-
1
-
1
-
0五戒是佛教徒的基本道德准则,通过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律,我们可以培养自律,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
3念佛佛号 (每日能念上七遍更好) 南无毗卢遮那如来 南无大随求佛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莲花最尊
-
30
-
0
-
0八正道不仅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指导,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通过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提升道德品质,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
0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刚开始要成就一个善业力 第二个,你进一步要成就一个正念力 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识宗、净土宗,所有的法门都没有离开善业力跟正念力两种的修学。 我们刚开始归依三宝,我们是依止一念的信心来修善业,透过布施、持戒、忍辱种种善法的造作来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我想我们刚开始让自己的身心离苦得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
-
0
-
0八正道不仅是一种精神修行的指导,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通过将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融入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提升道德品质,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