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这点还不如原著的危急法, 试想一个百岁老人跟一个小婴儿,两个人抽签抽到了,可是他们的儿女(父母)抽不到,那你难道准备随机分配一些人去赡养(抚养)他们吗?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老弱病残弄出来,好好讨论一下这部分人怎么办,然后再让身强力壮的人去抽签。 还有一些科学家之类的也应该先摘出来。
-
1为什么我的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版)没有那华北紧急调频那段?
-
3
-
1
-
97请问为什么《三体第二舰队覆灭记》被删帖了??这部神作就这么看不到了么??
-
201社达思维盛行的时代下,无度内卷的社会的确取得高速发展,让刘氏科幻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但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长到达拐点,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平稳甚至回落 2大时代的改变导致吃苦和奋斗不再能轻易的通往成功,人们开始自发产生躺平思维 3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逐步崛起 4对三体以及大刘作品的推崇到近年个各大网络社区对大刘作品展开广泛批评,甚至诞生科幻原神这样以反对大刘为驱动力的社区,近期广泛对996的反对,京东给外卖员
-
2一、生存哲学与社达标签的再辨析 刘慈欣作品中"生存至上"的叙事逻辑常被简化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达),但这种标签化认知存在严重误读。其作品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本质上是对宇宙社会学法则的推演,而非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倡导。在《乡村教师》中,碳基文明因人类掌握牛顿定律而放弃毁灭地球的设定,恰恰证明了文明评价标准超越简单弱肉强食的复杂性。这种生存竞争叙事更多是作为揭示极端环境下的伦理困境的文学装置,正
-
8
-
1
-
6
-
4
-
4
-
4
-
36东边门里伏金剑,勇士后门入帝宫。 。。。 我曾经根据这首诗写过一篇小说。未发表。只有一个人看过,
-
2
-
1
-
73
-
6rt
-
18
-
8有一个叫智子的文明,它们总是怀疑自己的邻居想打抢劫自己。
-
37首先,现在能坚持来刘吧的都是一小部分人了,在现在全民玩微信,连QQ都式微的时代,能够坚持来贴吧的,已经人数不多了,值得鼓励。 然后,人少也就意味着纷争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所以刘吧现在的宗旨也是尽可能少删帖封号。 但是对于一些敏感话题,还是保持审慎的态度。(我很庆幸刘吧最近几年一直没有卷入敏感话题的热议中,比如俄乌、胖猫事件等等,这很好)因为这类敏感话题到后来争论对错已经没意义了,而且也不可能争论出来谁对16流浪地球危机可以设计为冰汽时代那样的结构,玩家扮演首领,在长达数千年的旅程中想办法经营和延续文明 2资源调配平衡:玩家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科技,维持系统运转,避免社会秩序崩溃 3人口平衡:根据不同的时代和资源消耗,必须将清醒人口维持在合理数量,清醒人口太少无法维持生产,太多无法供养 4科技树:随着科技的进步解决已有很多问题,但也会带来新问题,玩家需要不断尝试解决和试错,一个不小心就会满盘皆输 5道德困境:1以前在科幻世界上看太原之恋时里面好像提到了什么杏援助来着,最近从喜马拉雅上回顾了一下发现里面没提到杏援助,是被删减了还是我记错了?7直接打明牌,直接告诉面:你这么做蠢事,首先害的是自己。12很多人批判流浪地球中一个设定,通过抽签牺牲一半人,另一半进入地下城,有人认为这种设定不符合现实,也非常的反人性,但我认为这并非这部电影的愚蠢之处,作为科幻作品,这种设定本身其实无可厚非,不管是现实还是文艺作品中,面对极端的灾难,总会需要种群中的一部分人牺牲,这是生存难免的代价,然而流浪地球真正的问题在于愚蠢和虚伪,白白让一半人类死掉,却不把他们的尸体收集起来作为食物储备,造成巨量的蛋白质资源浪费,3假设有一个贴吧,吧主承诺宽松管理,并要求小吧严格执行,那么小吧到底应该严格执行还是不严格执行 1如果小吧严格执行,严格执行本身就违背了大吧宽松管理的初衷 2如果小吧不严格执行,大吧宽松管理的指令就无法真正落实20836如题 出自哪篇小说啊234吧务不管管那个发疯的汝⭕?19(手机打的小说名字就取这个了,转移到这里了,勿喷。) 我对这个世界超级失望,如有可能,我也会按下手中的按钮,而不是现在脖子后面被顶上一把枪。我莫名的望着眼前长的跟大学生一样的路人小伙,十分努力的回忆了一番最近有没有在网上说错什么话或得罪了什么人,但是好像没有。“你是不是在网上说过用一张二向箔就可以毁灭宇宙?”小伙面无表情的说道。“是呀,我说过,可那又怎么样?你《三体》看多了吧,至于拿把枪对着我吗?0……7《日本沉没》大家应该都知道,一篇很著名的日本科幻小说 文革期间,这本书在中国被打为了反动小说 这是中文版的书评49我们刘吧现在最高等级的好像是11级弹星者吧?刘吧会员头衔升最高等级是18级,如果得分规则不改的话,以后会有人达到这一级么?55310全贴吧 永久封禁 原因不明 真不错。 不过我投诉了1357有观点试图以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意象比喻刘慈欣科幻作品中的生存伦理抉择,认为二者均揭示了人性异化的本质。然而,这一类比在文学语境、批判维度及思想内核上存在根本性误读。 鲁迅笔下的“吃人”是封建社会的系统性病理诊断。狂人从历史典籍的“仁义道德”字缝中窥见的“吃人”,直指礼教制度对个体精神的吞噬,如“家族制度将人驯化为行尸走肉”,“礼教以道德之名合理化人肉筵席”。这种“吃人”是历时性的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