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0
-
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古人之所以将这一节气定名为“谷雨”是取“雨生百谷”之意。从谷雨起,气温升高降水多,在如此一个欣欣向荣、阳气生发的时季,养生正当时。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气候的特点来养生尤为重要。 谷雨不仅是播种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素问•太阴阳明论》有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说的就是谷雨节气的15天及
-
0三餐不宜吃太饱,特别是老人,中间吃点水果。
-
0
-
0脾为后天之本居功最大,古人所谓 脾胃强壮则病除 是也。本堂主人受师传授补脾妙方,悉心炼制此散,公诸当世。
-
0脾职中州,销纳运用,刻不可缓,人之生命生存攸关焉。
-
0为父母而育儿,养身躯而却病,莫不求乎脾土之强壮,无滞积住,则病无所生矣。
-
0文有五篇,名曰病因病证论治。一,守方待病 二,问病发药 三,切脉知病 四闻察知病 五预知病变
-
0后阐经旨难极,令停滞者明道幽邃,会意寻源,而明其证
-
0初言病变至深,令偏浅者知法未备,逐步增求,而了其因。
-
0余今目睹医道斯渐,退而自省,追求古训,考察众方,作一人之病苦论。
-
0然今世之医,不审天地五行六气之交袭,不察身心七情六欲之感召,粗工嘻嘻以为可知,问病与药以为决了。
-
0然则病有从外而中,从内而显,有从饮食起居之失常,有从操作气变之失调。
-
0夫身之为病,从内而外气行营卫之交变,销袭人身之衰坏,加以饮食之不调,劳作起居之失常,有时调治失宜,容易至于病变倾危。
-
0夫心之为病,从内而外,忧悲苦恼之迫逼,促使人心之波动,加以五欲之纷纭,时事环境之打击,有时未由开解,不幸至于自戕横死。
-
0然今八苦之病,出乎身心,性体融和身心安泰,稍有偏乖,病即生焉。故病有幽显疾有浅深,显浅易见,幽深难明,见明了了独有神工。
-
0故数十年中,学无常师博考医药,已求自身,求之不已,果得其因。然人之病苦分之无量,若慨纳之,只有二病八苦可以包尽。
-
0况人生在世间,其病苦之现,岂无因端者乎。 且知病者智,自知者明。今我既有此病苦之依身,而不自知病苦之所生从何所来,曷能使此心之泰然乎,曷能使
-
0世事纷纷皆有其因,尘劳扰扰皆有其由,未有无因由而有忽现斯证者也。
-
0九仙: 佛岭山头路已苔,一回到此一徘徊。云峰出际如浮岛,霭雾凝淞似白崖。
-
0九仙: 佛岭山头路已苔,一回到此一徘徊。云峰出际如浮岛,霭雾凝淞似白崖。--
-
0接上--云梯天上魁星见,身立摩云只有天。峻极于天天尺五,龙池跃鲤藏高渊。---参玄子--1936年
-
0梵门说法好谈玄,石子点头悟善缘。国老会仙兜率里,邹师禅定室天然。
-
0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0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0心:火,南方。肝:木,东方。肺:金,西方。脾:土,中央。肾:水,北方。
-
0梁鸿基先生诗: 道貌慈祥道者风,宽襟束髻古贤同。良方茶饼行销广,妇孺也知诗德翁。
-
0肖基大先生诗:参玄德业禀宗风,济世功勋与道同。博爱仁心感天地,为人岂不忆尊翁。
-
0林金清先生诗: 荷衣蕙带 舞春风,落落心源谁与同。一饮灵茶消百愠,祗园鹫岭觅斯翁。
-
0吃了七分饱就可以,特别是中老年人,不要衣带宽。
-
0脾居中,土也,脾土要强壮,身体就健康,百病不生。
-
0
-
0永春参玄堂养脾散,又名补脾散,发明人方诗德在1940年撰文:人之主要莫如脾,脾居全身之中,饮食赖以溶化,集液灌溉脏腑,畅流周身调养营卫------方义
-
1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 黄色的食品能补脾。因此,黄色食物摄入后,其营养物质主要集中在中医所说的中土(脾胃)区域。以黄色为基础
-
0养脾很重要,中央健,四旁如,每天吃点养脾散,健康。
-
0养脾散的包装很重要,不变质,气味好。